进一步发展壮大国有企业——读《国企改革三十年亲历记》

作者:袁恩桢发布时间:2009-06-15浏览次数:217

国企命运,国脉所系,举世关注。国有企业的情况究竟如何?为什么要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改革是怎样进行的?取得了怎样的成就?还有些什么问题需要解决?宗寒的新著《国企改革三十年亲历记》(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对这些问题作出了较为翔实的解答。。

此书是作者对国企改革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在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写的。作者用事实说话,有情有景,娓娓道来,具体生动,但又不是对过程的单纯描述,而是对纷繁复杂的事实的深刻剖析,让读者看到的是一段真实的历史。

书的上篇写国有企业改革过程,如实地记录了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起点:一年一度马拉松式的国家计划会议是怎么开的,物资分配的“骡马大会”又是什么样子,说明旧体制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党的十一届三中会后,启动了扩权让利的试点,然后是 80年代初实行利改税,再到中期以后的企业经营承包责任制,90年代提出抓大放小,从整体上搞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步步走来,逐步深入。作者对改革为什么必须经过这样的过程,每个阶段的改革措施是怎样提出来的,这些措施有哪些效果,遇到了什么矛盾,一一作了具体分析。例如,对承包制实行长达 10年的原因、成效以及最终以利改税取代的过程,所做的分析是实事求是的,有很强的说服力。

书的中篇生动地反映了各地国企改革的丰富实践。借助大范围的调查和典型解剖,作者对改革成就作了概括,主要是:基本破除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扩大了企业和地方的自主权,建立起了一个新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管理体制;打破了公有制一统天下的所有制结构,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国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打破了封闭半封闭的闭关锁国状态,扩大了对外开放,开始走向世界。在对企业的各种改革形式作了生动具体的比较分析后,作者总结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经验:凡是从实际出发,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坚持维护劳动者根本利益的改革,就会受到各方面的拥护,改革的成效也好;否则就会使国家、企业和劳动者遭受损失,后患无穷。作者对一些地区搞假破产、低价出售国企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及其严重后果所做的剖析,令人惊心动魄。

书的下篇则是对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思索,也是全书的点晴之笔。作者认为,进一步发展壮大国有企业,关键是对公有制为主体的原则,对国有经济地位与重要性,要有足够的认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我国走向繁荣昌盛、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保证。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必须坚持国有经济效的主导地位,必须发展壮大它,而不能削弱它。要从实际出发,加强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业重组,提高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使国有企业向关键领域集中。特别是要认识到,关键领域是在不断变化的,不应把关键领域看得过于狭隘,更不能让“国有企业从一切竞争性领域退出”。要进一步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管理和监督,实行民主管理,切实发挥工人阶级的主从翁作用,不断发展壮大国有企业。

原载《求是》杂志200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