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第一版
内容提要:
中国的经济转型是当前最壮观的经济现象之一。中国从计划经济全面转向市场经济,涉及的范围之广、人口之众、问题之多、难度之大都前所未有。理解中国的经济转型必须具有多视角、多维度。本书通过具体分析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软预算约束问题,尝试以此为基础理解我国经济的转型过程。
软预算约束是一个具有一般意义的问题,它具有独立于经济形态的性质。尽管它最早出现在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的相关文献中,指的是“国家或政府对亏损的国有企业不断地进行救助”的现象。但是当这些被认为存在软预算约束现象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时候,人们发现软预算约束并没有消失,并且还出现了其他不同特征的软预算约束。转型经济体中同样存在软预算约束现象,并且除了Kornai的“父爱主义”导致的软预算约束之外,转型经济中还存在着与转型密切相关的其他软预算约束。不仅如此,成熟的资本主义经济中也存在软预算约束。美国政府20世纪80年代对储贷协会的救助,20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救助现象频发,更使人们认识到,成熟的资本主义经济中同样存在着软预算约束,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或者程度不同而已。
本书从软预算约束行为的救助者与被救助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入手(而不仅仅是将二者之间的关系看作是纯粹的市场交易关系),深入到组织内部(而不仅仅只是停留在市场行为的表面),探讨软预算约束现象存在的激励内因。笔者认为,转型经济体中大量存在的“事前无效,事后也无效”的软预算约束是控制权人追求控制权私人收益的道德风险行为。在构建企业软预算约束研究的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本书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商业银行改革中的软预算约束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从软预算约束的视角出发给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政策建议。最后,本书对宏观的软预算约束及其治理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笔者认为,当前中国经济的进一步转型需要在进一步硬化企业预算约束的基础上保持宏观政策的适度软约束。转型的适度软预算约束不仅考验着经济学家的智慧,更赋予了政治家们艰巨的任务,转型的困难也由此而产生。
目录
第一章 软预算约束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软预算约束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软预算约束问题的一般化拓展
第三节 软预算约束理论体系的逐渐形成
第四节 基准模型可能的拓展以及本书的结构
第二章 企业的软预算约束:完全合同视角下的进一步分析
第一节 基准模型的完全合同视角
第二节 软预算约束、棘轮效应与动态不一致性
第三节 动态不一致性与可信承诺
第三章 企业的软预算约束:理论框架与模型
第一节 软预算约束研究的新思路:不完全合同视角
第二节 剩余控制权在不完全合同理论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三节 剩余控制权与软预算约束
第四章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软预算约束
第一节 国有企业软预算约束的实现途径
第二节 企业集团内部的软预算约束与隧道行为
第三节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在逻辑
第五章 商业银行改革中的软预算约束
第一节 银行的双重软预算约束
第二节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内在逻辑
第三节 银行软预算约束的经济后果与政策启示
第六章 宏观软预算约束及其治理
第一节 策略性与制度性的软预算约束
第二节 市场经济发展历程中的制度软化趋势
第三节 软预算约束的法律治理
结束语 中国经济转型的适度软约束
参考文献
(作者李双金系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