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蕴懿《中国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困境中的“锁定效应”分析》

作者:汤蕴懿发布时间:2014-05-20浏览次数:89

   

内容摘要:中国国民经济发展正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随着境外非政府组织(International 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s INGOs)在中国活动日盛,对境外民间力量的管理问题也日益成为各级政府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课题。这些组织发端于发达国家的全球结社革命,打破了中国原有社会领域的力量格局,他们在参与中国治理过程中表现出的既不同于西方社会、也不同于国内NGOs的独特运行逻辑,对国内NGOs现有理论分析框架提出了挑战。

本文以制度变迁中的“锁定效应”为分析工具,通过分析当前中国境外非政府组织发展和管理困境,研究管理制度变迁历史演进中制度锁定效应的形成机理,并通过解构方法,对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制度变迁中的锁定效应表现进行分析,为完善中国境外非政府组织发展和加快相关管理制度变迁提供思路。文章认为,我国正处在各种社会利益博弈、社会资源重新分配的过程中。从制度变迁演进过程看,在整个非政府组织网络结构中,境外非政府组织的博弈能力显然远高于国内非政府组织,国内非政府组织更多扮演了“搭便车”的角色。而境外非政府组织内部结构中,具有垄断经济资源的境外非政府组织甚至形成强势利益集团,阻碍了新制度的形成,从而引起了不同非政府组织间结构锁定效应。由于当前的地区治理制度变迁受地方政府意识形态偏好影响严重,其引发的直接后果就是地区政府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与强势的利益集团达成“共谋”,通过制度性的安排,形成“强者愈强、弱者愈若”的局面,最终导致社会各方利益分配不公。

针对当前中国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困境,需要政府的介入和加以完善。首先政府在境外民间组织的管理制度变迁中要掌握主动,明确趋势和方向,激励、相容和限制方向;其次要快速建立正式制度途径,做到知已知彼,趋利避害;第三要严格财会和审计监督,即政府通过财会制度和审计制度对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活动进行监督。

 

作者汤蕴懿系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原载《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