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清研究员作“中国工业产业空间集聚的测量、特征和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的学术报告

作者:纪园园发布时间:2019-06-06浏览次数:170

2019年6月4日上午,韩清研究员作题为“中国工业产业空间集聚的测量、特征和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的学术报告,本次学术报告是“沈志远学术讲坛”第五期。报告会由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唐忆文研究员主持,纪园园助理研究员担任评论人,全所科研人员参加。

本次学术报告主要是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结合企业位置的经纬度,运用Do指数对中国工业企业三位码行业的集聚模式、集聚程度及其演变趋势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三位码与四位码行业的集聚特征。同时,报告还从区位要素、规模经济效益、马歇尔外部性和政府行为等方面分析了影响产业集聚水平的因素。

韩清老师认为,首先,中国制造业集聚水平稳步提升,集聚式发展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一大特征,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其次,区位要素显著阻碍着中国制造业集聚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自然禀赋约束对制造业集聚水平存在显著负向影响。这是由于产业的生产方式和发展路径与产业所在地的自然资源禀赋之间存在强相关关系,且中国国土辽阔,自然资源禀赋复杂多样;再次,知识溢出效应对与制造业集聚水平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制造业缺资金、缺技术,但是中国人口众多,具备劳动力优势。这样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制造业劳动密集的特点。中国制造业的飞速发展使“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誉满全球,也促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然而,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智造”、“中国创造”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知识与技术在中国制造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知识溢出效应促进了制造业的集聚式发展;最后,政府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制造业集聚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国有资本控制及开发区目标行业的设置对制造业集聚水平均为显著负向影响。产业的发展是由一个个企业的发展构成的,而企业的发展与实际生产与地方政府之间存在极强的联系。中央政府为推动产业集聚发展而发布产业政策、发展规划等,但事实上,各地方政府都根据中央规划来制定地方产业政策会阻碍产业的集聚发展,形成中央舞剑,地方跟风”的现象。

报告结束后,纪园园助理研究员进行了评论,本次学术报告在研究角度和测算方法上都有很大创新。目前有关的绝大部分研究多从宏观的视角讨论,较少利用微观企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而且并未关注到集聚的行业异质性,并且,在测量方法上,报告利用企业的地址信息,输入数字地图,获取其经经纬度数据,来测量企业间的距离。

之后,大家围绕资产业空间集聚和经济之间的关系、经济对产业集聚的影响以及政府政策对产业集聚的影响等展开热烈的讨论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