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花副研究员作“行为经济学视角的企业家精神思考”的学术报告

作者:李桂花发布时间:2019-06-21浏览次数:93

2019618日上午,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沈志远学术讲坛”第7期,由李桂花副研究员做了“行为经济学视角的企业家精神思考”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韩汉君副所长主持,李双金副研究员担任评论人。

报告分为:行为经济学的视角、“企业家精神”研究综述、“企业家精神”的具体内涵、对中国建设创新型社会的启示等四个部分。

主要内容如下:

行为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卡尼曼、希勒、泰勒分别在200220132017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他们的研究成果证明,个体决策受价值观(比如公平)和情绪的干扰(比如参照点、锚定、从众心理),从而会偏离新古典假定的自利最大化的目标。而且个体的思维系统并不是一个,而是分快思维(直觉)和慢思维(逻辑分析),人们倾向于快思维,但往往是不客观的。个体的偏好也是经常不一致的,意志力对于决策行为有关键影响等等。根据泰勒和希勒自己的说法,行为经济学的源流可以追溯到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和凯恩斯的《通论》。

笔者认为,行为经济学视角与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中对企业家精神的分析也是相通的。鉴于个体行为中理性与非理性的参杂,我们认为,用“心智模式”来理解个体行为更符合现实。

根据行为经济学已经获得的成果,我们假定心智模式主要包含五个要素:

1)动机:是追求外在的物质利益与内心的自我实现;(2思维:快、慢思维;(3)粘性:受环境和他人观点影响和制约的程度;(4)框架:与人的合作能力和做事能力;(5)情绪:观察到并调控情绪的意志力。

熊彼特所描述的企业家精神可以归纳为这样一种心智模式:自我实现动机、快思维和慢思维的高度协同、粘性低、宽框架、强意志力。

一个社会若要可持续发展,发扬和激发企业家精神是关键。企业家精神的发扬是通过能够保证公平交易的制度;而激发企业家精神则是靠重塑教育理念。

报告结束后,李双金副研究员的点评肯定了选题的现实意义,认为报告运用行为经济学理论研究成果分析企业家精神内涵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对我们理解企业家精神与创新,以及如何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另外,韩清研究员提出建议认为,目前研究行为经济学问题应更加关注如何深化、细化相关主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