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柯博士作“个体的劳动供给特点——来自上海出租车行业微观数据的证据”学术报告

作者:陈柯发布时间:2019-09-04浏览次数:54

       

    201993日上午,在经济所会议室陈柯博士作了题为“个体的劳动供给特点——来自上海出租车行业微观数据的证据”的学术报告。本次学术报告是沈志远学术讲坛第九期,也是本年新进青年研究人员的首次学术汇报。报告会由经济所统计学与数量经济研究室主任韩清研究员主持,纪园园助理研究员担任评论人,全所科研人员参加。

     报告内容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介绍不同框架解释下的劳动供给理论,其次介绍出租车司机行程数据集及其背景,最后介绍了利用这一数据集所进行的实证研究。报告的重点放在对上海出租车行业微观层面大数据的处理以及利用实证模型对微观经济学经典假设的检验上。

     报告的理论部分介绍了不同学派对劳动供给行为的解释。新古典经济学框架下劳动供给满足跨期决策理论,认为劳动者在高工资水平倾向供给更多的劳动、在低工资水平时倾向享受更多的闲暇,在不同阶段的劳动供给弹性均为正;而行为经济学框架下的收入目标假说则假设劳动者会设立一个收入目标,在达到目标前倾向劳动供给,在达到目标后供给劳动的动力会显著下降。为了检验个体的劳动供给更符合哪一种理论的解释,主讲人报告设计了如下的检验路径,即首先直接检验工资的劳动力供给弹性,如果弹性检验为正,随后使用累积停止概率模型检验累积收入和累积收入对结束概率的影响,直接检验是否存在收入目标现象。

    在报告的数据介绍与实证检验部分,报告人首先介绍了对上海3000名出租车司机的2015-2017年单次行程数据集的整理和计算工作,随后对按班次划分的司机劳动力供给弹性进行了测算和检验,结论与姚澜和方观富(2016)对杭州出租车的同类研究相似,供给弹性均为正,但这一结论尚不足以充分验证劳动供给符合新古典框架的解释。随之报告人介绍了对单班司机的班次-行程累积停止概率模型检验,初步检验结果表明,在一个班次中,当前时点的累积收入对司机结束班次概率的影响显著为正,而累积工作时长对结束概率的影响显著为负。这与Crawford & Meng(2011)Farber(2017)累积时长对结束概率影响为正,累积收入影响不显著的结论有所不同,有待从数据的地区差异等角度做进一步分析。

    最后,主讲人明确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包括收入目标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研究,基于劳动效率的研究,双班司机的互动博弈研究,以及配合地理坐标进行城市经济学的研究等。

    报告结束后,纪园园助理研究员进行了评论,认为报告成功在经济学研究中运用了不多见的较大规模微观数据集,是将新的大数据方法应用于经济学理论问题的可贵尝试。检验的问题路径也较为清晰,期待主讲人最终的完整学术成果。最后,经济所各位研究人员围绕劳动供给问题与大数据方法应用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