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超博士作“工资差异与劳动力流动对经济的影响——以上市公司行业结构和产出为视角”的学术报告

作者:张伯超发布时间:2019-11-29浏览次数:55

20191126日上午,“沈志远学术讲坛”第14期在经济所503会议室举行,张伯超博士作了题为工资差异与劳动力流动对经济的影响——以上市公司行业结构和产出为视角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经济所统计学与数量经济研究室主任韩清研究员主持,全所科研人员参加。

报告人以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行业间工资差异引致的内在劳动力流动,以及在实现均衡工资状态下劳动力流动对行业结构和产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上市公司各行业间存在的工资差异会导致行业劳动力的内在流动,在行业实现均衡工资的情况下,信息技术业、交通运输业、水电煤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一直处于劳动力流入状态,而农林牧渔业、纺织服装皮毛行业、批发零售业、食品饮料制造业、石油化工制造业则多表现为劳动力流出状态。其他行业劳动力流动方向不确定。在各年中,2002年劳动力流动占比较低,2007年劳动力流动占比增高,2011年则又出现下降。由于劳动力的流动,一些传统行业和污染性行业受到限制和压缩,一些技术性行业、生物行业和垄断经营行业得到发展,从而优化了行业结构,也使三大产业结构得到升级调整。劳动力的流动再配置提高了社会总产出。

针对报告研究结论,报告人提出如下对策建议,(1)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行业工资差异。行业工资差异不仅会造成劳动力在不同行业的配置差别,还会导致行业和产业结构发展扭曲,进而导致社会总产出减少。长此以往,必将造成劳动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和产出效率的巨大损失,危害中国经济结构改善和经济的长远发展。为此,应推进市场化改革,从根本上打破行业分割和行业垄断,消除劳动力流动障碍;应积极推行各行业的岗位最低工资制度;从立法上限制国有垄断企业员工过高工资。(2)促进资本的自由流动。中国物质资本在行业间的流动性并不充分,其在行业间的自由进入和退出作用并没有得到真正发挥。因此,要加快完善中国资本市场,促进资本在行业间合理自由流动,达到既提高资本的配置效率,又可以叠加劳动力流动和再配置的效应,实现扩大行业结构调整和促进产出增长的效果。(3)加大传统产业的转型,限制污染性产业的发展,促进劳动力释放和转移。一是加大对农林牧渔业物质资本投入和科学技术投入,提高农林牧渔业的生产效率,推进农林牧渔业劳动力的转移;二是对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如纺织服装皮毛行业、批发零售业、食品饮料制造业等采取网络化和智能化改造,推动行业升级转型;三是提高环保标准,限制石油化工制造业中污染企业的发展。(4)推进技术性行业的发展,开放垄断经营行业的准入门槛,同时适当减免公共服务业有关税费,提高行业的资本收益。

报告结束后,陈柯博士从劳动力同质性假设、人力资本的进入门槛等对文章的进一步深化研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韩清研究员则从数据的选择、数量模型的进一步改进等方面对文章做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