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论坛2003年12月26日

作者:发布时间:2003-12-26浏览次数:383

2003年12月26日,青年论坛由雷新军博士做了有关日本创废业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以下为此次报告的简要提纲,请参考。

日本创废业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雷 新軍

 

创业的意义在于刺激经济的发展、技术进步及改善社会福利。因此,创业活动的活跃与否,可以视为经济盛衰的表现。在国外、尤其是欧美等“创业先进” 的国家,对创业及其环境展开了跨学科的研究,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从其研究方向来看,有两大趋势:

一个趋势是对创业前阶段的研究,或者说对潜在创业者的特征的研究。Reynolds(1997), Carter(1996)

另一个趋势是有关创业后(实际创业者)的分析研究。Westhead and Wright(1998)另外,Birley(1987)等

除了以上两个研究方向之外,从创业动机的多样性着眼,社会创业者(Social Entrepreneur)的活动也渐受关注。但是,有关这面的学术研究,自Leadbeater(1997)以来很少见。

  20世纪90年代,对日本经济来说是“失去的10年” 、“停滞的10年” ,与同时代的美国经济繁荣形成鲜明的对比。日本经济的停滞、衰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也有制度方面的制约。单从某个方面寻求答案是不可能的。本文主要是从创废业率[i]的概念着眼,通过对日本的创业现状及其环境因素的分析,阐明日本经济停滞、衰退与创业的关系。

创废业率是反映经济新陈代谢的一个指标。但这并不是说创废业率能够完全反映经济的新陈代谢,它受到统计方法、国民收入水准、社会福利以及长期产业结构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有其局限性。

 

一、日本的创废业率动向

 

1、创业率及废业率的变化

2、与美、欧各国的比较

3、二战后的新创企业数及创业率的变化

4、各行业的创业率分析

 

 

二、 创业希望与创业实现

 

1、坚实的潜在创业层与创业实现率的长期低下

2、潜在创业者、创业者的构成比较

 

 

三、创废业率与宏观经济环境的关系

David Audretsch(1993)认为当失业率和利率相对偏低,总体经济成长率偏高时,会有较多的新企业成立,而且在美国制造业中,导致新创企业成立的pull因素(产品市场的条件等)比push因素(失业等)要强。Keeble 与 Walker通过对英国各地区的新创企业、小规模企业以及企业倒闭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当地人口增长、是否拥有房子、厂商规模结构、都市需求的集中度等因素对创业(率)有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小规模制造业的影响程度更大。同时,废业率与当地政府的支出水准、对企业支援的多寡有关(Keeble and Walker,1994)。Johnson则认为,创废业率与企业的利润率、受雇者的报酬有关;企业的利润率增加会吸引更多的人创业,而受雇者的报酬高则会减少创业的机率。并指出失业与创业之间的关系不大(Johnson,1986)。

 

表(2)创废业率与各宏观经济因素的关系

 

 

 

 

 

创 业 率

废 业 率

 

推算系数

标准误差

有意程度

推算系数

标准误差

有意程度

定数项

-11.227

4.325

**

4.709

7.261

 

实际GDP成长率

0.219

0.068

***

0.294

0.114

**

失业率

0.984

0.538

*

-0.257

0.903

 

实际利率

0.218

0.114

*

-0.263

0.191

 

经营者与受雇者的收入比率

12.607

2.396

***

0.391

4.023

 

土地价格

0.028

0.012

**

-0.02

0.02

 

 

 RSQ=0.913  D.W=1.439

 RSQ=0.240    D.W=2.182 

(注):***=1%有意 **=5%有意 *=10%有意

 

 

四、制约创业的制度壁垒

 

1、企业设立时的门槛:最低资本金

2、破产处理制约第2次创业

3、行业准入壁垒

 

五、结论-有关创业率解释的几点注意

 

第一、高收入和低失业。

第二、产业结构。

与欧美发达工业国相比,日本属于“追随者或追赶者” , 是后发展国家,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存在时间差的问题。

第三、日本企业的弹性经营。欧美许多大企业有非常明确的经营范围或事业领域,但是日本的企业、尤其是大企业在终身雇用制度的影响下,其事业领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

 

Birley, S., Moss, C. and Saunders, P. (1987) Do Women Entrepreneurs Require Different Training? American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12: 27-35.

 

Carter, N.M., Gartner, W.B. and Reynolds, P.D. (1996) Exploring Start-Up Event Sequences.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1: 151-166.

 

Chrisman, J.J., Carsrud, A.L., DeCastro, J. and Herron, L. (1990) A Comparison of Assistance Needs of Male and Female Pre-Venture Entrepreneurs.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5: 235-248.

 

David B. Audretsch1993"New-Firm Formation in U.S. Manufacturing," in: Charlie Karlsson, Bengt Johannisson, and David Storey (eds), Small Firm Dynamics: International, National, and Regional Perspectives, Rutledge, London, 1993, 40-53.

 

Fullenbaum Richard and Marianne McNeil.(1994) The  Function of failure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National Technical Information Service.

 

Keeble D. and Walker S. (1994) New Firms, Small Firms, and Dead Firms:Spatial Patterns and Determinants in the United Kingdom, Regional Studies 28, pp.411- 426.

 

Leadbeater, C. (1997) The Rise of the Social Entrepreneur. Demos: London.

 

Lucas, R.E.(1978),“On the Size Distribution of Business Firms,”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9. No.2(Autumn)pp.508-523.

 

Reynolds, P.D. (1997) Who Starts New Firms? Preliminary Explorations of Firms-in-Gestation.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9: 449-462.

 

Peter Johnson1986New Firms-An Economic Perspective,London,insbes.

 

Westhead, P. and Wright, M. (1998) Novice, Portfolio, and Serial Founders: Are They Different?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3: 173-204.

 

 

 



[i]创业率=(新创企业数/前年企业总数)×100%;废业率=(前年企业数-现在企业数+新设企业登记数)/前年企业数×100%。关于这一概念,国际上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与创废业率相近的表现用语有很多。如“进入率和退出率”,“企业家率”,“开业率和废业率”,“进入率和死亡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