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转型期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增长效应分析——权衡等《收入分配差距的增长效应分析:转型期中国经验》简介

作者:发布时间:2004-05-18浏览次数:333

转型期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增长效应分析

  ——权衡等《收入分配差距的增长效应分析:转型期中国经验》简介

 

收入分配差距的增长效应分析:转型期中国经验论文在对学术界有关收入分配问题研究成果和方法进行简要评析后,主要从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关系角度,围绕中国当前收入分配差距以及这种差距对经济增长、社会稳定等问题产生的若干效应进行实证和理论分析。

本文发表于《管理世界》2002年第五期。文章的主要内容有:

第一、提出了判断收入差距是否合理应当以是否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为标准。论文认为,传统的判断收入差距是否合理的标准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平等标准”和“效率标准”。但是,单一的效率标准或公平标准,会常常忽视效率与公平的内在矛盾,从而对增长产生不利影响。较为理性的标准应当从经济增长标准来分析。即,判断收入分配差距是否合理,应当主要看收入差距的程度是否影响了经济增长,从是否有利于经济增长角度来判断分配差距的合理性。论文认为,从经济增长标准判断收入分配差距,既反映了分配与增长的内在互动机制,而且更重要的是把增长中的效率与公平都能有效地结合起来,所以,提出“经济增长标准”是对传统的单一的效率标准或者单一的公平标准的补充和完善,使判断收入差距的标准更加科学、客观和全面。

第二、   对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以及基尼系数与消费倾向

的相关性等问题进行实证分析,指出了中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与有效需求之间的负相关性,进而从收入差距扩大的角度解释了居民消费率下降、有效需求减少与GDP增长放慢之间的关系。 论文通过实证考察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率在宏观层面上不断趋于萎缩。在此基础上,论文进一步提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即居民消费率趋于下降进而有效需求不足,究竟与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之间有无内在联系?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和居民消费率下降对对增长产生了何种性质的影响?论文通过分别对城乡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与基尼系数的相关性以及消费、投资对GDP的贡献率等进行实证分析和比较研究,发现无论是农村基尼系数与农村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之间,还是城镇基尼系数与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之间,都呈现着非常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即当收入分配差距较大时,社会平均消费倾向比较低,边际消费倾向也较低。相关的理论分析进一步表明,由于居民收入差距过大,有效需求对GDP的贡献份额逐渐下降,从而对GDP增长产生了严重的制约性。

第三,论文分别分析了转型期城乡差距拉大与二元结构刚性矛盾、转型期地区差距的经济增长与社会稳定效应以及收入差距与贫困恶性积累和增长停滞之间的关系。论文认为,首先,城乡收入差距决定了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拉大,农村潜在的消费市场因为农民收入增长趋缓,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而日益萎缩,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严重不足。尤其是巨大的收入差距和预期致使人口流动与现有城乡结构、体制安排发生严重冲突和矛盾,使城乡二元结构刚性矛盾更加突出,呈现不断强化的趋势。论文强调指出,我国地区差距拉大不仅加剧了全国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交替运行状况,导致宏观经济日益缺乏稳定性,而且也造成了各地区 “各地为政”、“自成体系”与“大而全,小而全”的重复建设和结构雷同,阻碍了区域间“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分工体系的形成和比较优势的发挥。 论文最后用纳克斯模型分析了收入分配差距与中国贫困问题,并指出贫困对社会发展、经济效率等都会产生严重的冲击和负面效应;论文将城市贫困与农村贫困进行比较后强调,城市贫困的严重性后果与影响都远远超过乡村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