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学金应邀在上海电视台《第一财经》作关于养老保险问题访谈

作者:肖严华发布时间:2007-04-02浏览次数:571

最近,上海社会科学院左学金研究员应邀接受了上海电视台的专题采访,330日上海电视台第一财经频道经济学人栏目首播了《社会保障:向左走,向右走》的专题采访节目。在栏目主持人杨燕青的简短介绍之后,左学金研究员在访谈中提出了如下见解:

1)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中国从现收现付制向统账结合制过渡,但在现实中社会统筹账户入不敷出,比较多地挪用了个人账户,导致个人账户空账,原因在于政府既要管理社会统筹账户,又要管理个人账户,由此带来了二个问题。一是我国养老保险按属地原则进行管理,我国养老保险统筹层次太低,比较分散,上千个盘子的基金规模很小,管理成本比较高,抗风险能力低;二是政府管理个人账户,存在着如何有效监管的问题。

2)记账式个人账户(NDC)难以解决中国的问题。NDC制明确个人对社会统筹的缴费记录,增加了个人缴费的激励,但在本质上仍然是现收现付制,不适用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原因有二:一是我国个人账户都是由政府管理,8000多亿的个人账户空账实际上是由于社会统筹账户入不敷出而挪用所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很难采用NDC;二是我国的人口学趋势不同于发达国家,在经历了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生育高峰之后,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生育率急剧下降,在这种人口学趋势下,社会统筹账户在财务上的压力很大,个人记账式的制度并不能有效解决问题。

3)做大社会统筹账户并做小个人账户不应成为改革的方向。现在“做小”个人账户是比较容易的,“做大”就比较困难,这从眼前来看是有道理的;但是我们比较迁就目前的困难,事实上养老基金本质上是一个长达40年至45年的长期储蓄,需要考虑30年、40年、50年甚至100年,长期储蓄的管理应更着眼于长远,养老保险改革应更好地权衡现在和未来,然后做出更好的制度设计。如果过于迁就现状,可能管得了临时问题,但管不了长远问题。从长远来看,如果把统筹账户做得很大,就很难提高统筹的层次水平,因为我国各省份之间、甚至同一省份各城市之间的收入差别很大。另外,现在我国人口学发展趋势是在今后20年退休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即赡养率不断上升,把社会统筹账户做得很大,使得今后很难维持下去,这就回到了我们改革的初衷,即采取现收现付制与个人账户制相结合的制度是为了避免在人口老龄化时社会统筹难以为继。

4)不但要重视个人账户空账,还要重视养老保险基金的隐性债务。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达8000多亿,这不是隐性债务,它是显性债务。养老保险隐性债务是中国养老保险改革所致的成本,是未来30年或50年社会统筹收入流与支出流的贴现,在会计上是反映不出来的,但是可以精算出来的。目前个人账户存在8000亿空账,而隐性债务可能达到8万亿,这是非常大的,我们必须重视这个问题。

5)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政策建议。首先,目前需要高度重视个人账户空账问题和养老保险隐性债务问题,对未来的债务要有一个明确的测算,测算后要做出计划如何来偿还这些债务。我国现在GDP20多万亿,分20年、30年、40年区间来还,还是可以解决的。但是如果现在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反而把漏洞捅得越来越大,今后可能困难更大。其次,调整养老基金的社会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结构,社会统筹一块适当地做小一点,只有做小,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才能推广到现在那些没有被纳入其中的人。如果医疗保险制度能跟上去,养老的社会统筹一块可以降至15%,个人账户一块可以相应地增加到13%最后,在养老保险的改革过程中,通过某种安排,使现有在职职工的今后养老金不受较大的影响,对社会统筹养老基金的管理,不应该只由行政部门来管理,应该由人大、政协、工会、职工代表多方面共同来管理。总之,养老金的监管、决策需要多方面参与,这样有利于养老基金的长期发展。

养老保险不仅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公平。作为长期跟踪研究社会保障问题的学者,左学金研究员对中国养老保险的上述阐释,对于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进一步改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