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研究所13位女科研人员聚首义乌 倾听义乌发展的脚步

作者:龚献明(《义乌商报》记者)发布时间:2007-07-05浏览次数:1016

访企业、看市场,询行家、问百姓,6月18日至21日,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妇委会组织13名女科研人员,对义乌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深入进行了调研。她们说,通过四天时间的深入调研,每天都感受着义乌这座城市和谐发展跳动的脉搏,实际所见比从新闻媒体中所了解到的还要意想不到,看来,搞市场研究、搞经济研究的人义乌一定不能错过,非得亲自到义乌看看不行。
和谐发展看义乌
    贺水金副研究员调研的课题是“和谐发展”。在调研中,由她带队的考察组向市卫生局、发改局、医保处、社保处等单位进行走访,并到城西街道七一村看了农民的生活、环境保护等情况,感受到了义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动力和内因所在。
    贺水金说,义乌除了经济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得这么好,让人始料未及。在义乌农村,农民对“小五化”了如指掌:“路面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家庭美化、环境优化”。从2001年起,义乌为了规范和引导农村旧村改造,缩小城乡差别,实施了以“小五化”为重点的农村现代化建设,市里每年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镇街配套8000万元,根据不同的经济条件,分别进行旧村改造、村庄整理、环境整治和引导农民下山脱贫。“小五化”解决了农民一家一户想干又干不了的事,也使义乌农村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赢得了农民的普遍赞扬。
    通过实地考察,贺水金感受到,在义乌,农村和城市区别不大,而且农村的垃圾处理得也很好,农民的环保意识强,有专职保洁员,并定时清运。
    同时,义乌是人流、物流、资金流的聚集地,外来人口超过了本地人口,但大家都能和谐相处。不论是来自他乡还是异邦,举目无亲的外乡人融入了社区的万家灯火,担负着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也受到了同样的尊重和保护。

政府有为看义乌
    周晓庄副研究员从事国有资本领域的研究,而义乌经济发展的特色是民营经济。因此,她起先对此次义乌之行并不抱很大希望。但通过义乌之行,使她了解到了义乌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现在的政府主要是服务性的政府,而义乌的发展恰恰离不开政府,义乌市政府在民营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对上海来说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义乌从“鸡毛换糖”的货郎担开始,用了20多年时间创造了一个有“世界超市”之誉的小商品市场。从马路市场、现代化商场,到国际性超市,其中的变化始终离不开政府的作用。以往她听人说“无为而治造就义乌”,但她通过义乌之行却认为:“正是义乌政府的有为,才造就了义乌市场的奇迹。”义乌政府有为但不越位,历届政府如手中的接力棒,不断续写着“富民强市”的光荣与梦想。
品味义乌商业文化
    李桂花副研究员从事新制度研究。但在这次考察中,透过蓬勃发展的商贸经济,使她清晰地触摸到了深深融入义乌人血脉的那种深厚文化传统和独特人文精神,对义乌人身上流淌着的“勤耕好学,刚正勇为,包容诚信”的义乌精神感受特别强烈。
    深厚的文化积淀造就了义乌人重商亲商、敢闯敢拼的精神。义乌人喜欢竞争,但不搞“窝里斗”,有着大度的竞争意识。每个人都想做一番事业,这样才会感到有成就感,他们也能很好地处理“义”和“利”的辩证关系,见利不会忘义,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这也正是与时俱进的义乌精神的具体体现。
    李桂花认为,一个地方的人文精神始终是发展的根本所在,一旦有着阳光雨露,就会发芽、开花、结果,义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义乌人的创业和义乌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源泉和肥沃的文化土壤。
    在这次考察中,其他各位女科研人员张启新、徐美芳、蔡建娜、李双金、邓立丽等也都结合各自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对义乌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用各自所学的专业知识剖析义乌经济社会的发展现象和本质特征。

注:本文在转载时对原文略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