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妇委会工作要点回顾与2008年工作初步打算

作者:贺水金发布时间:2008-01-28浏览次数:483

2007年经济所妇委会一本以往工作宗旨,关爱妇儿,服务科研,继续努力为大家营造一个轻松、愉悦、和谐的工作环境。主要开展了以下十方面工作:

1,积极配合、参与院妇委会开展“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活动:(1)春花秋实,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我院妇委会连续20年被评为上海市“三八”先进集体,蝉联十连冠,为了隆重庆祝这一盛事,院妇委会决定举行系列庆祝活动,召开院妇女干部座谈会集思广益,我所沈开艳、贺水金、周晓庄参加,踊跃发言,帮助出点子、出思路。(2)3月2日院妇委会与院青年学术交流中心联合举办中青年论坛女性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当代中国经济”,贺水金参与筹备,并作主题发言,沈开艳担任评论人,乔兆红撰写专题报道;(3)积极发动全所女同胞向大团镇希望学校进行捐助活动。(4)广泛发动14岁以下职工子女参加妇委会组织的“六一”儿童节活动,并与大团镇希望学校多名孩子结成对子,促进不同家庭出身背景的孩子在“同一片蓝天下”更健康、快乐地成长。

2,多渠道筹建资金,为女性成才及全所妇儿福利发展创造一定的财力基础。同时精打细算,精心运作,尽最大努力放大资金的运用效应。

3,3月安排所学术报告会女性专场,作为所庆祝“三八”妇女节活动之一,就2006年底完成的两项南汇区妇联委托课题:《构建和谐新农村,积极发挥妇女组织的作用》和《南汇离土妇女的再就业问题研究》,向全所同志进行汇报,主持人、报告人、评论人均为女性。

3,4月2日组织全体女同胞赴南汇进行“踏青、赏花”活动,并与当地养殖能手、“三八”红旗手座谈交流,下午兴致勃勃地赴田间观摩和调研。

5,筹设经济所妇委会发展基金。在征得课题组成员同意后,从《构建和谐新农村,积极发挥妇女组织的作用》课题中提取9千元作为经济所妇委会发展基金。

6,广泛动员我所女科研人员积极参加2007年院妇女研究课题招标,我所共有7位女科研人员参与申请,占全院总申请人数的50%。经过院内外专家评审,全院共4人获得资助,我所张启新《上海女性再就业及其社会保障状况研究》、蔡建娜《义乌模式中的女性与就业----义乌家庭企业中的性别分工和国际化的挑战》两课题在激烈的竞争中,中标入选。无论申请人数还是中标率,我所均列第一。

7,资助了5项课题。为了鼓励年青的女科研人员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并为她们未来申请高级别的课题奠定预研究的基础,所妇委会经过讨论,决定从所妇委会发展基金中提取5千元对徐美芳、周婷、邓立丽、李双金、乔兆红等5人的课题予以资助,人均1千元,分两次拨付。其中周婷的课题《上海市非正规渠道生育问题研究——经济学的视角》,经修改完善后中标2007年院小课题。

8,组织13名女科研人员赴义乌进行调研考察。为了给全所女同胞创造走出象牙塔、走向社会的机会,经过半年多年的充分准备和反复论证,6月18日—22日,所妇委会正式组织人员就义乌发展模式与妇女在义乌小商品市场建设中的作用、社会地位” 等展开深度调研,期间分别与市卫生局、发改局、医保处、社保处、工商管理局小商品城分局等职能部门领导和义乌国际商贸城总裁等召开多场座谈会,深入新光、浪莎等著名企业进行调研,并赴“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浙江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义乌市城西街道七一村进行调研走访。最后还考察了义乌小商品第四代市场----篁园市场、第五代市场----宾王市场及现代化国际商贸城,实地体验了义乌小商品市场演进的不同历史阶段,见证、“回放”义乌经济的发展历程,切身体会义乌市场“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高密度、大容量的调研活动使大家收获很大,调研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本次调研还引起了当地媒体的高度重视,《义乌商报》派出资深记者对研人员进行采访,并发表专文予以报道。

返沪途中,调研组赴余姚杨梅之乡采摘了杨梅,放松了心情。

9,承接并组织部分女科研人员开展2007年南汇区妇联委托的两项课题研究:《临港四镇动拆迁小区文明创建设实证调查与对策研究》、《维权维稳创新绩——进一步提升“知心大嫂”工作品牌》,已全部完成并结项,得到了南汇妇联的高度肯定。

10,探望生病的女同志牟敦棠、周晓庄及刘社建新生儿等,及时地送上我们的关爱和问候。平常我们还关爱每一位女性,按月发放妇女用品,并对个别大年龄的女同志采取区别对待,努力使大家满意。

 

2008年工作初步打算

 

一、关爱妇幼,帮助年轻的爸爸、妈妈尽快进入角色。

近年来大量年青的硕士、博士进所工作,今后几年将陆续步入婚恋、生子阶段,2008年将有多名青年男女成为父母,因此所妇委会工作重点之一是不仅探望每一位新生儿,还要在新生命孕育阶段就送上关爱,并动员所有的资源为他们顺利入院体检、生产创造条件,更要为年轻父母提供帮助,传授育儿经验等,使他们尽快成为合格的父母,让小宝宝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初步拟定在年初举办一次“女性和谐与发展”学术讨论会。

三、组织1—2次社会考察调研活动。

四、继续争取承接社会课题,为更多年青女科研人员成才搭建平台,创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