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也是一项改革

作者:钟祥财发布时间:2008-03-07浏览次数:531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了2008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这就是更加重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更加重视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更加重视调整经济结构和提高发展质量,更加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在今年要着重抓好的九项工作中,第一项就是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的实施主体是政府,习惯上,人们也容易把宏观调控和政府的行政干预联系在一起。但是,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有着深刻和丰富的改革意义。

一方面,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是在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的前提下提出的。在总结过去五年工作的宝贵经验时,《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重大而关键的抉择”,“改革开放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在阐述今年的主要工作时,《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仍然需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这表明我们所要加强和改善的宏观调控,是用改革开放的思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政策内容。

另一方面,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始终是与发展和完善市场机制放在一起加以强调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写道:“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组成部分。我们要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只有把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保证整个经济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持续健康协调发展。”这就是说,我们所要加强和改善的宏观调控,并不是要对市场机制的培育和健全形成抑制,相反,是为它的规范和成熟创造更良好的制度环境。

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组成部分的宏观调控在许多方面具有新的特点。首先,在调控的范围上,这次规定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二是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通俗地讲,前一个任务是管好政府怎样用钱,用多少,用在什么地方;后一个任务是管好政府怎样发钱,发多少,发给谁,借给谁。这两个任务都具有控制源头的作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宏观调控往往管头管脚,什么都管,所以“一管就死”。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调控因为管得有限,所以可以管的有效。

其次,在调控的对象上,出现了调控主体同时成为调控对象的情况。在传统体制中,宏观调控的直接对象无外乎企业和地方经济。随着市场体制的健全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只要规范经营,理性判断,微观、中观层面受宏观调控的影响将是间接的,有限的,而政府调控决策的科学性,贯彻实施的有效性,政策目标的实现度,则将受到透明的监督和严格的审视。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调控,主要不是管下面的企业,管的是政府自己。

再次,在调控的方法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主要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发挥各种政策的组合效应;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不搞一刀切,不搞急刹车;坚持不断总结经验,及时调整政策,注重实际效果。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干预的手段往往行政命令,无视客观经济规律,调控就难以收效,常常是“按下葫芦浮起瓢”,解决了这边的问题,却引起了那边的问题。现在我们讲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实际上体现了市场筛选、科学发展的法则,如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加大对“三农”、服务业、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节能环保、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贷款支持,等等。这种调控方法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是相适应的。

动态地看,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调控不仅需要以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来加以设计和实施,而且宏观调控的顺利推进还必须与政府职能的切实转变互为条件。无庸讳言,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矛盾,是有体制性原因的。例如,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中各级政府投资拉动的比例达到40%以上的高位。再如,我国商品房价格的持续走高,究竟有多少是市场供求的真实反映,有多少是政府参与、官员牟利、特权垄断所推动的?又如,为了使人民币升值保持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国家采取了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政策,然而这样一种汇率机制真的有利于我国的外贸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吗?正如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所指出的那样:“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对微观经济运行干预过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仍比较薄弱”,“这些问题直接影响政府全面正确履行职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经济社会发展”。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以上问题有的得到了调整,如在政府的财政支出中,国债投资为300亿元,比去年减少200亿元,与此同时,较大幅度地增加了“三农”、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节能减排和廉租住房建设等方面的支出;有的受到了重视,如提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弹性,等等。但要确保宏观调控任务的全面完成,政府自身的改革势在必行,政府职能真正由经济参与型转变为公共服务型还有许多事情要做。这也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调控需要不断改善的应有之义。

(作者为致公党中央经济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导)

 

[联系地址:上海市国福路30弄6号504室,邮编:200433,电话:021-65653565,E-mail:zxc@s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