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成功治理通货膨胀(摘要)

作者:贺水金发布时间:2008-04-17浏览次数:63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解放全中国及百废待兴,导致人民币财政性发行和生产性发行双向推进,通货膨胀严重,物价剧烈波动,从1949年1月至1950年3月,先后发生了四次大的物价涨风,人民币币值狂贬。19503月后全国物价已基本稳定,但仍有局部地上涨、和缓地上涨,至1952年才进入全面稳定阶段。

建国初期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一)军费开支浩繁,财政赤字巨大,纸币发行过量;(二)物资严重匮乏,社会有效供给不足;帝国主义封锁、轰炸及农业歉收,使新生的共和国经济雪上加霜;() 人民币尚不能完全占领全国市场,货币流通速度加快;() 投机操纵,加剧了物价波动等五个方面。

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通货急剧膨胀,物价大幅度波动,政府采取点、面结合,抛售物资;取缔投机,紧缩银根;冻结存款;根据特殊情况对部分紧缺物资采取统购统销及配售禁卖办法;平衡财政收支,减少货币发行;努力恢复生产,增加社会有效供给;采取有力措施,加快人民币占领全国市场等临时应急与长效治理相结合,经济手段、行政干预双管渠下,金融、财政政策同时跟进,标本兼治的方略,全力平抑物价,在短时间内成功治理了持续达13年之久的通货膨胀顽症,并经历了朝鲜战争和抗美援朝的考验,为人民生活安定和国民经济发展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创造了经济奇迹。

论文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政治稳定是成功治理通货膨胀的重要前提;战胜通货膨胀的治本之策是努力平衡财政收支,紧把印钞机闸门;同时治理通货膨胀必须财政、经济、货币政策配套运用,再辅之于适当的市场管制与行政干预,形成“合力共振”,收到综合治理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