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的尊严为民族精神的未来导航

作者:杨宇立发布时间:2008-05-23浏览次数:1172

170年来,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一再从天灾人祸中顽强站立,倘若没有强大的民族精神来凝聚起所有分散在民众中的力量,中国怎能百折不挠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在抗击新世纪第一场巨大自然灾害的“血肉长城”内外,倘若中国的民族精神缺乏现代文明元素的浇灌,怎能使兼有仁爱和博爱的人性之树常绿?与960万平方公里领土、与五千年悠久历史、与13亿生命数量相匹配的现代中国民族精神之魂是什么?是生者无条件给予逝者生命尊严的自觉意识,是举国救灾过程中表现出的对生命尊严的最高敬意。当执政党的总书记和共和国总理与13亿人一道为生命的亡灵送行的时候,在神州四海回荡的致哀声里至少包含了一种共同的信念,那就是让生命的尊严为中国民族精神的未来导航。

生命的尊严首先表现于每个具体生命权利的平等,这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所缺乏的内容。具有现代文明水准的民族精神无时不需要经过充分的公共生活加以洗炼,需要公共传媒提供承载公共信息和公共舆论的平台。只有捍卫每个公民及时了解同胞处境和公共事件真相的权利,我们才能地收获现代公共生活所能免费提供的精神财富:⑴超越利益算计的“无缘无故的爱”足够充沛;⑵人群中的所有个体能够保持自己精神、人格和基本权利始终平等;⑶使名义上的公民因参与公共生活实践而名符其实;⑷自动为市场经济制度增添确保人性总体平衡的宏观砝码;⑸为所有美好的可能性预留行动的机会。

权利是人们可以合法地据为己有的机会。现代人类文明强硬地要求人们对于生命的尊严保持最高程度的敬意,对由生命价值延伸出来的平等权利给予绝对尊重。但是,这种由生命价值平等所延伸的基本权利平等之路是由健康的现代公共生活方式铺就的,离不开依靠社会舆论所生成的“交往的生产力”。

我们看到,在这次四川地震灾难中,正是各类媒体迅速搭建起公共事件的真相与13亿中国人、乃至全世界的联系,才激活了平静的人性海洋,才会让站在地球各个球面上的人们只因仁爱和博爱而使用货币。正因为真实的信息足够丰富,人们才会看到政府救灾行为的高效和迅捷,也才会“听到”置身地震苦难中的人在向自己的同胞和全世界有良知的人发出救灾“呼吁”。于是,一场比试良心和爱心的人性竞赛在真相的激励下不断升级。这是一场没有失败者的高尚竞赛,参赛者因为分担别人的痛苦而收获人性的赞美和光荣。事实上,这次帮助四川受灾群众的救灾行动是随着媒体提供的有关灾区真相的信息越来越丰富而日益升级的——许多国家都再次追加援助,许多单位都多次举行募捐,许多个人都参加了一而再、再而三的爱心奉献。

在新的时代,执政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应当有新的形式。现代化的公共信息平台正是党和群众联系的有效渠道之一。政府相信群众和依靠群众,直接导致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卓有成效的志愿者活动。他们传递人间的爱心,增加生命的价值,成为政府救灾活动的得力帮手。而执政党的执政理念与时俱进的结果,更表现为此次抗震救灾成为建国以来最有效率、人们报怨最少、参与救灾的人数最多的一次救灾行动,特别是,国旗第一次为平民的生命而降,汽笛第一次为生命的尊严而鸣……。这些事实共同标注了中国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新世纪里所达到的新高度。

实践证明,官民一致、军民一致和党心、军心、民心一致的条件之一正是,公共信息公开化,公共生活制度化,治理公共危机的方式多元化。只有自上而下的正确决策与自下而上的正确感觉相结合,只有官民共同捍卫生命的尊严及其各项公民权利,那么,来自任何地方伤害中华民族、中国公民利益和尊严的挑战都会怯步,因为它们将遇到不可战胜的中华,难以征服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