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12日,经济所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室助理研究员肖严华博士在本所作了“中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改革与风险转移研究”学术报告。
报告首先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并提出问题:社保缴费率太高导致第一支柱社会统筹的覆盖率不高,企业尤其民营企业的逃缴情况严重;个人账户空账、投资渠道太窄导致第二支柱个人账户长期投资回报率太低。报告认为,这些问题导致中国养老基金缺口加大、个人账户空账不断积累、企业逃缴情况上升、养老保险覆盖率下降、中央政府的财政负担不断加大。相应解决方案:一是解决如何处理历史遗留债务问题;二是如何提高第一支柱社会统筹的覆盖率;三是如何提高第二支柱个人账户的长期投资回报率。
接着,报告在分析了国际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改革的趋势之后,对中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改革进行了历史回顾,分析了现状和问题,并对中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改革进行了展望:预期今后中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在做实、省级统筹、继续加大基金监管力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监督机构和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有望拓宽投资渠道,投资国内外资本市场。
然后,报告在模型设计、推导、分析在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中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风险转移,认为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投资于资本市场是大势所趋;而引入养老基金投资经理对养老金未来给付的最低担保和共享参数原则,可以降低缴款者个人风险,将风险从养老基金缴款人转移到养老基金经理。
最后,报告得出如下结论:1、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方向:(1)努力解决养老保险的隐性债务和个人账户空账问题;(2)提供足够的激励机制以扩大第一支柱社会统筹的覆盖率;(3)通过资本市场提高第二支柱个人账户的长期投资回报率。2、中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的风险转移包括二个层次:(1)个人账户制度是个人在不同年龄时期的收入再分配制度,是通过货币的时间效应来实现未来养老预期供给,养老金的多少取决于个人账户已有的积累和投资回报,实施并做实个人账户制度,政府的风险被转移到个人账户;(2)个人账户做实以后如何保值增值的投资问题,即共享参数原则可以减少金融市场对缴款人的风险,将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投资风险从养老基金缴款人转移到养老基金经理。3、个人账户进一步改革方向:“以资产为本”+“以人为本”。
从这个意义上讲,引入养老基金投资经理的最低担保和共享参数原则,这样那些根本没有任何投资经历和经验的基本养老保险参加者个人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容忍度进行简单选择,转移金融市场对他的风险,而无须耗费大量的精力介入和学习市场投资的实务。因此,引入养老基金投资经理的最低担保和共享参数原则,就起到了保护非专业人士的投资行为和利益的作用,这有利于养老基金经理在安全性第一前提下,最大化参保人个人账户的收益,以增加人民群众的财产性收入,共享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