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院庆50周年,2008年8月29-30日,上海社科院经济所与上海市经济史学会联合举办了“中国近代经济演进:市场空间与社会维度”学术研讨会,来自各地的学者60余人与会。
经济所研究员樊卫国主持开幕式。院常务副院长左学金,上海市经济史学会会长、黄浦区副区长沈祖炜,经济所研究员张忠民分别致辞。左院长指出经济史学科今天的发展离不开前辈们的贡献,张仲礼院长刚被授予亚洲研究协会2008年度亚洲研究杰出贡献奖,还有马伯煌、蒋立、丁日初等前辈学者,为经济所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历史研究教育的普及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现在的市场经济离不开历史的借鉴意义,我们对历史的兴趣还表现在对历史文化的保护方面,这是一个很好的交流机会。沈祖炜代表上海市经济史学会对大家表示欢迎和感谢,他引用培根“读史使人明智”的名言,指出今天是读书人的聚会,学者的聚会。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和演进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经济学重在探讨当今社会经济运行的规律,经济史恰是二者的结合,经济史学应当充当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石,中国开埠后西学东渐的过程有太多规律需要探索。他以自己所工作的黄浦区为例,黄浦区是近代中国工业化的起步之地,即使讨论企业品牌和老字号工业都要借鉴近代老字号工业的发展经验。张忠民研究员致辞,今年院庆50周年,实际上经济所和经济史学科已有52年历史。希望今后两天的讨论在愉悦中度过,并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这次会议有如下特点:一是代表广,主要是地域分布广,很有特点和代表性,中国社会科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天津社会科学院、宁夏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全国各地高校和研究机关,及其上海复旦大、同济大学、上海财大、上海档案馆、上海师大等单位均有代表参加。本院历史所也给予大力支持,熊月之副院长带领历史所多名专家和研究生与会,提交论文并作专题发言;二是研究领域广,信息涵盖量丰富,涉及财政金融商业诸多方面。会议论文40多篇,主要涉及中国近代社会民生等宏观微观的方方面面,如关于中国近代二元经济的探讨,中国近代市场、市场经济的讨论;中国近代现代化发展的讨论;近代企业公司制度的讨论;邮政储蓄、股票风潮的讨论;银行金融业、同业公会的探讨等;三是选题新、史料扎实,观点新颖,质量高。与会学者层次丰富,名家与后学聚集一堂,均以当前中国城市化、现代化、中国崛起等大背景为参照,从不同时期不同角度对中国经济史进行了探讨;对于市场与社会的关系,对于民国同业公会的制度功用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谈论。四是会议准备充分、组织严密、服务周全,会风端正,学术气氛浓郁,受到与会者的广泛好评。
上海社科院经济所经济史研究室长期致力于资料整理和论著出版,每年至少主办一次学术交流活动,学界受益匪浅,也颇受学界和社会好评。经过这次讨论,大家对今后经济史学科的发展达成共识,目前国内学者均喜闭门造车,自己做的研究别人不了解。因此要加强国际交流,首先要有话语权,写作发表高质量的外语论文。还有学者指出目前研究社会政治的常忽略经济原因,而研究经济的学人常忽略社会政治的原因。应注重多学科的交叉、沟通与交流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