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所经济思想史室主任钟祥财研究员认为,在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国际经济出现新的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重申农村发展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具有特殊的意义。
钟文认为,中国历史上大部分时期的农业思想,有一种不是很正常的现象:即人们对农业的关注常常超出了经济的范围。统治者习惯从政治理性出发,将农业和农民的重要性与政局稳定挂钩,担心农业衰退和农民贫困可能打破政治统治的均衡,导致决策者往往把政治的和社会的对策措施用于农业领域,而忽视或违背经济学的法则,其结果只能是短期有效。我国传统农业经济长期处于低效率陷阱,不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搞农业是根本的原因。
钟文认为,30年前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使包括农业思想在内的传统经济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首先是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得到认同;其次在一个视野开阔、实事求是的思想环境中,解决农业问题的切入点发生了变化,农民的经济理性得到了正视;第三将经济体制视作调动群众生产积极性的钥匙,开启了计划经济体制改革的大门。
钟文提出,要正确理解和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目标任务,依然离不开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这是改革开放历史的经验总结,也是现代社会科学的理论昭示。
(全文请见本网“学者视点”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