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8日至20日,经济研究所全体党员及部分职工赴延安进行国情调研,对延安的革命历史以及有关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经济研究所进一步深入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延安市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延安市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北接榆林市,南连咸阳、铜川、渭南市,东隔黄河与山西省临汾、吕梁上望,西依子午岭与甘肃省庆阳地区为邻,东西最大横距257.8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239.12公里,全市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貌,地形以塬梁峁为主,平均海拔1000米,境内河流均属黄河水系,属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四季分明。2006年末延安全市总人口为215.08万人。2007年生产总值713亿元,增长15.7%;地方财政收入80.05亿元,增长10.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2232元,增长24.8%;农民人均纯收入3551元,增长24.8%。
近年来延安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努力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在能源加工转化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以能源加工转化、非能源工业和园区建设为重点,调整优化结构,发展产业集群,工业支柱产业健康发展。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发展后劲不断增强,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大三农工作力度,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大力发展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市场消费繁荣活跃。全面加强城市建设管理,综合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全面加强城市建设管理,综合服务功能不断提升。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全面发展社会各项社会事业,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扎实推进民生八大工程,广大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工作效能进一步提高。
2009年以来延安市努力把保增长作为首要任务,全面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把调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全力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把扩内需作为重要举措,努力繁荣城乡消费市场。把壮大县域经济作为重要抓手,全面推进三农工作。全面发展社会事业。优先发展社会事业,努力扩大就业和再就业,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加快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切实加强科技工作。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推进财政投入方式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努力优化投资环境。
二、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概况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成立,由中央组织部管理的中央直属事业单位,是对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和军队干部进行中共党史、党建理论、革命传统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的国家级培训基地。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务委员会负责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兼任三所干部学院理事会理事长和学院院长
学院于2002年10月开始筹建,2003年6月17日开工建设,2005年3月21日正式开办。学院地处革命圣地延安市西北川风貌协调区,拥有一流的教学科研设施和一流的后勤服务社会化体系。学院占地110亩,总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可容纳同期在校学员400人。
学院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办学方针,利用延安及周边地区的革命历史资源和区位优势,以提高广大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为目标,以党的优良传统、党性党风和国情教育为主要内容,以体验式、研讨式教学以及现场教学为主要形式,以短期培训和专题研究为主要班次,借鉴国内外的先进教学经验,不断探索干部教育培训的新方法、新途径,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面向全国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基本国情教育基地,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和本领的熔炉以及开展国际交流培训合作的窗口。
三、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的作法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作为第一批进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单位,结合实际采取了一系列有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重点是结合各种培训班有效开展科学发展观活动,努力提升各种培训班的实效与水平,根据延安革命圣地的特点开办各种现场式教学,开展体验式教学与研讨式教学,努力提升学员对革命的深化认识以及提高党性,努力做到不变质。在具体课程设置上,努力根据当地实际开设优秀革命传统的相关课程。在学员上通过专职学员以及外聘人员,不断提高师资水平。
学院在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努力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保持优良作风。通过举办“井冈论坛”,举办现场教学点负责人座谈会暨点评教师和讲解员培训班等途径,努力发扬传统、发挥优势、发展特色,推动学院科学发展,做到一是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忠诚于党的事;二是坚持执政为民,真正做到为民用权、为民谋利、为民守责;三是坚守清正廉洁,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干事。
经济研究所通过本次国情调研,进一步了解了我党的优秀历史传统与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提高了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实地考察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状况,本次调研对经济所科研人员进一步理论联系实际,了解国情,提高党性,脚踏实地,持续深入推进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与决策咨询研究,不断提高所级综合竞争力与构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社会主义新智库的能力具有积极意义与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