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8日,根据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党总支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安排和科研工作需要,在副所长沈开艳研究员的带领下,一行40余人前往延安市安塞县侯沟门村进行实地调研。此次调研,大家先后参观学习了侯沟门村党员和干部学习室、侯沟门村大棚疏菜基地,看到了安塞县侯沟门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取得的成绩及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种种成果。
安塞县侯沟门村原先是全国贫困村,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280户人家,1200人,党员33人。胡锦涛总书记于2006年1月视察了侯沟门村,并与村民一起过大年。遵循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该村弘扬延安精神,形成发展的共识,对照要求找准存在的问题,推动科学发展。圆满完成学习实践的各项任务,并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有力的促进的农业生产。2008年10月,胡总书记再次来到侯沟门村,察看村里两年来的变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经全村共同努力,2008年全村农民入均纯收入6220元,远高于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3340元(2007年)。2007年,村党支部被评为陕西省“五个好”党支部。
大家来到村的活动室,见墙上贴满了各种宣传栏,有“党员先进性标准”、“党支部工作制度”、“党支部廉政建设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员民主生活制度”、“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制度”等,最大的一张是“10星级文明户评选表”。特别显眼的是贴在院子里墙上的“村务财务公开栏”,只见上面 “财务收支”、“计划生育指标安排”、“民政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水、电费”、“退耕还林(草)”、“新型合作医疗参合对象住院报销情况”、“村干部补贴”、“粮食直补”、“农机具购买补贴”等10个栏目里清晰地列着许多具体的数字。
在新农村建设中,安塞县侯沟门村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的总要求,一是大力发展农村主导产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2007年,全村对405座大棚进行错位式改造,大棚棚均纯收入稳定在9000元以上,仅蔬菜一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000元。村上还成立了专业经济合作社,组建了农民营销队伍,形成了产地市场,增加了自动卷帘机,新增了自动控制灌溉设施,成为全省“一村一品”示范村,促进群众收入稳定增长。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近年来,新增平房120间,全村自来水、合作医疗参合率均达100%。通过“爱党建国、科技致富、重教好学、遵纪守法、计划生育、移风易俗、勤俭持家、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环境卫生”10个指标,在全村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比工作,推动村民素质的整体提升。三是加强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村投资30多万元扩建了村党支部办公室,使以村“两委”为核心的村级组织有了活动场所,该村全面开展了“推动延安科学发展,党员争当创业先锋”和党员承诺制活动,通过党员中心户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这一纽带,保障了活动开展的长效性,密切了党群关系,形成了推动发展的整体合力。
侯沟门村一行,大家深刻体会到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及农村基层党组织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实践科学发展观中值得借鉴的好方法。通过此次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调研活动,大家普遍对新农村建设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对延安精神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开拓了经济研究所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新智库建设有机结合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