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重要的国际性活动或市场机遇,实施金融创新与突破,是国际金融中心崛起的一个成功经验。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契机。
世博会有利于营造支持金融发展的服务环境
世博会对上海金融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在于它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程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方向。同时,国际金融中心功能的完善与充实,又能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服务支持。
当前,上海在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理应更加立足于自身的金融制度和环境建设,加强金融改革和创新,以营造有利于金融发展的社会服务环境。中央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政策支持,应集中体现为上海在体制机制改革和产品技术创新方面的“先行先试”。同时,面对世博会带来的国际化挑战,有必要按照WT0规则的要求,适当加快上海金融领域的开放步伐。在外汇融资、国际银团信贷以及外资金融机构经营人民币业务等方面,可以允许上海先行一步、积累经验。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程。除金融业本身外,还需要一系列配套环境的建设与改善,如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加快城市信息化进程等。这些都可以2010年世博会为契机,在政府的统筹兼顾、系统规划下,不断营造完善的市场环境。
举办世博会有助于加快上海金融创新步伐
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为上海加快金融创新提供了机遇。消息显示,上海世博园区在世博会结束后将被用来打造上海的“第二个陆家嘴金融中心”。虽然有关的具体规划还没有出来,但总的目标与定位已经明确。与此同时,在世博会的景气刺激下,上海还将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提高生产金融信息的能力。
事实上,随着2010年世博会的临近以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战略的逐步落实,在股票、债券、外汇、黄金等各类市场得到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总部和银行的资金运营中心迁入上海。上海已初步显现全国资本运作中心、资金运营中心、资金清算中心和外资在华金融机构管理中心的地位。
与金融机构数量不断创新高等相比,金融制度创新同样得到重视。当前,上海正在着力打造人民币金融产品定价中心,加快金融市场国际化的步伐。在2010年世博会到来之际,人民币自由流通将可能成为一个现实。这一搞活机制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资金流量,从而进一步打造上海成为事实上的国际金融中心。
世博会能提高金融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竞争力
上海的金融发展,首先要解决的是金融企业经营效率问题。上海不仅要继续成为国内金融企业经营效率的高地,还要逐步接近和达到同行业的国际优秀水准。
围绕2010年世博会,上海金融业在相关理论、政策、产品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将得到改善,金融企业的经营效率会有所提升。这是因为,在世博会所带来的国际化冲击下,对中资金融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束缚有望得到解放,企业的经营活力将大为释放。而在进行充分竞争时,必定会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实现利益共享,共同提高国内金融企业的经营效率和国际竞争力。
此外,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基金、信托公司、租赁公司等中外金融机构,以及资信评估、专业咨询、行业培训、资产管理等金融服务辅助行业,都可以在“世博金融一体化规划”中找到各自合适的定位和空间。在世博金融契机的带动下,还可适时组建超脱于现有商业银行的金融控股集团。国有商业银行的重组上市,以及现有金融企业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等涉及股权变化的多项措施,也将有更大的操作空间。这些都有利于提升国内金融企业的经营效率。
世博会为加强金融业“软环境”建设搭建平台
世博会的举办为加强金融业“软环境”建设和培养符合国际金融中心标准的一流金融业人才提供了契机。在打造金融生态环境方面,上海可以2010年世博会为契机,完善综合配套设施,优化区域交通网络,加快集聚与金融业相关的法律、咨询、会计、信息服务等专业服务机构,搭建金融机构交流的平台,不断增强金融业发展的整体活力。
而在人力资源方面,世博会也为金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利契机。例如,上海可利用就地培养、国内流动、海外引进等多种方式,扩大金融人才队伍,提高人才的国际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素质。
事实上,举办世博会还将引发相关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上海将面临一次广泛性的人才集聚机遇。举办2010年世博会,全球信息流、资金流、商品流、人才流、技术流,会以空前的规模向上海集聚,这为相关产业跨越式发展提出了新的商机和要求。为此,上海客观上需要大力开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世博人才,把人才开发的重点不断向人才国际化聚焦,创新机制,完善政策,优化服务,营造集聚和使用人才的良好环境。
同时,2010年世博会的举行,还迫切要求本地人才尽快熟悉国际规则、了解各国文化,主动融入国际合作。因此,关键要造就一批在世博会经营业、管理业、服务业等方面卓有专长的高水平人才队伍。上海人才高地的集聚效应,将进一步得到体现。
世博会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市场空间和机会
世博会的筹备和举办,将为金融业带来新的市场需求,从而给上海金融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市场空间和机会。据估算,2010年世博会直接投资将超过240亿元人民币,这是世博会为上海金融业在项目融资和金融服务方面带来的直接商机。此外,由此带来的间接投资,据说将达到直接投资的5—10倍。这一令人瞩目的间接效应,将促进金融机构集聚的加快,推动金融发展环境的进一步优化。
经验表明,一流的国际金融中心都应当是资金和资产的集中地,同时还必须能较快地实现保值增值。上海是一个以金融市场为主的功能性金融中心。经过多年的努力,上海已成为我国主要的金融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黄金市场、产权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业已建立。同时,上海目前也是我国金融产品创新和交易的主要场所。在这样好的基础上,如何借助2010年世博会的直接和间接效应,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价值的实现,值得细细思量。
此外,上海世博会还将直接或间接地拉动建筑业、建材业、旅游业、公用事业、信息传媒业、商业、广告业等行业的发展,相应地也就会刺激相关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需求,从而间接带动证券业、保险业的发展和金融产品创新,以及金融市场的改善。特别是在保险业上,世博会带来的新需求非常可观。据估计,上海世博会的保费收入可能将达到上亿元人民币,加上历届世博会的赔付率非常低,这对国内保险商来说必定十分诱人。而对各金融机构而言,通过参与世博会的投融资工作,能够在金融产品创新、为特大型项目服务、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培养金融人才等方面积累经验,这些都将进一步提高上海金融市场的能级,促进上海金融中心建设。
总之,“世博景气”效应,对于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具有显著的带动作用。一是以世博会为契机,吸引外资银行入驻上海;二是在举办世博会前后,将加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提高上海金融环境的国际化程度;三是在世博会的辐射下,增强金融联合,强化上海的引领作用;四是经历世博会,上海与国际市场的经贸联系将更加紧密,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基础将更为牢固。
为此,上海应在集聚金融产品研发中心、培育金融创新功能、集聚资金运作及交易中心、培育金融理财功能、集聚金融人才培训中心、培育金融教育功能等方面实现突破。同时,有效整合上海地方金融资源,培育新型金融市场体系,实现资源效用的最大化。此外,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还应借助长三角的区域合力,积极破除“行政壁垒”,加速推进长三角金融一体化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