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坚持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通过推进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在谈到“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问题时进一步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定信心、锐意改革,统筹兼顾、综合配套,加强调查研究和战略规划,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例如,要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和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增加就业、发展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放宽市场准入,保护民间投资合法权益。”这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对上海率先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尤为必要。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政府迅速做出反应,出台了一系列切实有力的应对措施,取得了经济回升向好的明显成效。但应该看到,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以来实施的国家宏观调控一方面是必要的,另一方面具有短期政策的特点。从经济学角度而言,较多地体现了凯恩斯理论的色彩。凯恩斯认为经济危机是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需求不足又导致了就业不充分(非自愿失业)。在凯恩斯看来,决定一个社会的产出和就业的是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就业不充分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常态”现象,是市场体系本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由政府出面增加有效需求,其办法是实行赤字财政政策,通过兴建公共工程扩大支出,通过减税和增发货币来鼓励投资者信心,实现充分就业,最终消除经济危机。
众所周知,凯恩斯的这一“经济学革命”是建立在批判萨伊市场定律的基础之上的。尽管凯恩斯可能并没有亲自读过萨伊的原著,但他断言萨伊提出的是“供给本身会创造自己的需求”,并给予明确否定。那么,萨伊的原意是怎样的呢?生活在凯恩斯100多年以前的萨伊认为,创造需求的是产品和服务的生产,经济萧条的真正原因是缺少农民、制造业者和其他商品和服务生产者的销售。他否认经济的下降是由于一般性的“过度生产”或“过剩”,而只是“方向错了”,即某些需求不足的商品生产过多。一旦价格和成本调整到新的需求结构,经济将再度开始增长。或者说,直到劳动者回到工作,生产者在开始赢利后,消费者才会再开始花钱。显然,克服经济衰退的办法不应是刺激消费,而是调整生产。正如萨伊所说,“仅仅鼓励消费并无益于商业,因为困难不在于刺激消费的欲望,而在于供给消费的手段,我们已经看到了只有生产能供给这些手段。”“刺激生产是好政府的目标,而鼓励消费则是坏政府的目标。”
不难看出,萨伊所强调的生产,是一种依据市场需求信息进行的能为市场所出清的生产,可以把这种生产称之为市场性生产或有效供给。它不是政府人为设计的生产,而是由具备冒险精神和创新素质的企业家对资源进行配置的结果。在萨伊看来,企业家不必很有钱,因为他可以靠借来的钱经营,但必须有“判断力、坚毅、节俭和专业知识”,“他需要相当准确地估量某一商品的重要性及其需求的可能数量与生产方法。在一个时间,他必须雇用很多工人;在另一个时间,他必须购买或定购原材料,集中工人,寻找顾客并随时严密注意组织和节约。”最关键的是,他必须愿意承担“一定程度的风险”,并总是有“失败的可能性”,但在成功时,“这一类生产者将积累最大数量的财富。”由于企业家“将经济资源从生产力较低的领域转移到生产力更高,收益更多的领域”,他是寻找超过平均机会,承担风险的利润最大化者。企业家的创新不可能都成功,但总体上他们的公平竞争会减少由政府决策导致的系统风险,增加社会经济运行的活力和效率,进而实现经济增长。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熊彼特把企业家的创新行为看作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根据奥地利经济学派的观点,经济危机的根源是政府为维持经济增长而实行的通货膨胀政策,这种政策扭曲了市场供求的准确信息,使原先个别企业的决策错误而导致的局部生产过剩演变为整体性的生产过剩。正如罗斯巴德所说,“商人受到银行信贷膨胀的误导,对高级的资本商品进行过度投资,而这类商品的生产要得以顺利维持,就必须伴随着较低的时间偏好以及大量的储蓄与投资;一旦通货膨胀渗透到大多数人民生活中,旧有的消费-投资比例就会被重新确立起来,同时对较高层生产领域的商业投资就显得多余而浪费。商人由于受到信贷扩张以及由此导致的自由市场利率变化的影响,作出了错误的选择。”显然,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并没有证明萨伊的市场定律是错的,只是表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货币制度的演进,市场定律的表现发生了变化。凯恩斯忽视了政府干预是导致危机的原因,反而把这种干预看成是解决危机的必要手段,在现实中,导致危机延续了十多年。他的政策建议失误也给经济学理论带来了混乱,即把“生产是繁荣的原因,消费是繁荣的结果”这一常识性判断颠覆为“消费才是繁荣的原因”。
不应忘记,使美国在战后摆脱“滞胀”的是货币主义和供给学派,这次金融海啸很大程度上源于“超前消费”和“过渡消费”的美国生活方式。也毋庸讳言,我国政府的救市政策已经加剧了某些应该被淘汰的产业的产能过剩,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日益显现,人们的通胀预期正在形成,刺激消费的举措效果递减,市场性生产没有热起来,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却异常活跃……在这种时候,我更清醒地意识到:萨伊是对的!
(本文资料和观点受到马克•斯考森《现代经济学的历程》一书的启发,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