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所举行“萨缪尔森学术思想追思会”

作者:jjyjs发布时间:2009-12-23浏览次数:100

2009年12月13日,美国著名经济学家、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逝世,享年94岁。12月22日上午,经济研究所举行了“萨缪尔森学术思想追思会”。

经济思想研究室主任钟祥财研究员从四个方面介绍了萨缪尔森的生平、思想和历史影响:1、萨缪尔森的治学格言;2、萨缪尔森与中国;3、萨缪尔森与当下;4、萨缪尔森留下的问题。他高度评价萨缪尔森恪守严谨的科学精神和职业操守,同时关注弱势群体,憎恶不平等。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在中国出版了七个中译本,深刻影响了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中国学者和公众。作为凯恩斯主义者,他和汉森、托宾等人丰富了凯恩斯的理论,并把它发展成为决策者、研究者和普通读者能够接受的更为规范的宏观经济学,完成了新古典综合。钟祥财还指出,萨缪尔森把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结合起来,也存在一些可以进一步讨论的问题,对此弗里德曼作出了货币主义的理论修正,这一修正实际上也凸现了萨依市场定律的科学价值。此外,萨缪尔森在《经济学》教科书中提出的灯塔是不是公共产品的问题,也可以启发我们思考市场经济中改革产品的界定和政府职能的许多相关问题。

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沈开艳研究员回忆了1998年5月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与萨缪尔森会面的场景。在那次谈话中,萨缪尔森说:中国当时大量的企业是公有制企业,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主要角色。但是,中国要走市场化取向的经济道路,必须扩大私营企业的比重。中国近一、二十年来,私营企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恐怕发展还不够,私营企业的总数、规模、比例等还是较少、较低的。要大力发展私营企业(或者说私有经济),但发展的渠道应多元化。现在中国出现了一批高科技、高智能型的私营企业,这是好事;但私营企业不能只往高科技道路上走,政府还应引导私营企业朝以吸收社会劳动力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发展。要考虑发展私营经济的另一条理由是,由于目前中国国有企业运行状况不良,对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冲击很大,企业向银行贷款,银行明知贷款很可能变成死帐,但由于银行是国家的,企业是国家的,银行有义务或不得不向国有企业贷款。银行到期收不回本金和利息,银行的再运行、再贷款的钱从哪里来?怎么办?在美国,银行是私人的,最后银行只能破产倒闭。但在中国,银行也是国有的,是中央政府管的,政府只能靠印钞票来维持银行的正常营运。钞票发行过多,必然造成通货膨胀。而如果企业是私人的,银行在贷款时就会考虑到企业的偿还能力和资产运营质量,从而向一些运营良好的私营企业贷款,减少了银行自身的风险,对国家和政府是有益的,从而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积极的。此外,经济增长与人口增长是十分相关的。中国人口面临两大困难,一是劳动力人口大量过剩,失业人口多;二是劳动力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低,贫困化现象仍很严重。所以,中国经济学家们应充分重视并致力于研究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沈开艳认为,萨缪尔森的这些见解和以后发表的一系列有关中国经济发展的观点充满睿智,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追思会上,杨宇立、贺水金、周晓庄、张启新、闫彦明、蔡建娜等先后发言,就萨缪尔森的治学态度、理论成就、思想影响、政策预见以及中国如何运用现代经济学理论应对当前的经济局面等问题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