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经济学理论是好的?我的判断标准很简单:与社会常识吻合。
张宇燕有一本书,书名就叫《经济学与常识》。他在其中写道:“科学理论,无论多么高深、多么抽象,其‘科学性’的判定标准之一,就是看它是否能够被最终还原为常识。从某种意义上讲,真理永远是具体的、简单的。”“‘回到常识’,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口号,在我看来至少应该包括如下的内容:经济学家的主要职责之一,在于对那些流传广泛并颇有影响的理论做出评判性考察,从而使之成为常识。”
美国供给学派的拉弗曲线就是这样一种能够还原为常识的理论。
阿瑟•拉弗(Arthur B Laffer)当时是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商学院经济学教授。在一次宴会上,为了说服当时福特总统的白宫助理切尼,使其明白只有通过减税才能让美国摆脱“滞胀”的困境,拉弗即兴在餐桌上画了一条抛物线,以此描绘高税率的弊端。“拉弗曲线”表明了税收与税率之间的关系:当税率为零时,税收自然也为零;而当税率上升时,税收也逐渐增加;当税率增加到一定点时,税收额达到抛物线的顶点,这是最佳税率,如再提高税率,则税收额将会减少。后来,“拉弗曲线”理论得到了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的支持。在1980年的总统竞选中,里根将拉弗所提出的“拉弗曲线”理论作为“里根经济复兴计划”的重要理论之一,并以此提出一套以减少税收、减少政府开支为主要内容的经济纲领。里根执政后,其减税的幅度,在美国的历史上实为罕见,经济增长也出现当时少有的景气,可以说“拉弗曲线”理论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上,类似拉弗曲线的认识早已出现。薄赋敛是中国古代财政理论的重要原则。春秋时鲁哀公感到税收不够用,问计于人,有若说:“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就理解税收轻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而言,唐朝李翱的话很有深度:“人皆知重敛之为可以得财,而不知轻敛之得财愈多也。”在他看来,“重敛则人贫,人贫则流者不归而天下之人不来。由是土地虽大,有荒而不耕者,虽耕之而地力有所遗,人日益困,财日益匮”,“轻敛则人乐其生,人乐其生则居者不流而流者日来。居者不流而流者日来,则土地无荒,桑柘日繁,地有余利,人日益富,兵日益强”。苛捐杂税在老百姓的眼中是一种什么东西呢?柳宗元在《捕蛇者说》中引孔子的话说:苛政猛于虎也。所谓社会常识,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都具有解释力。
30多年前,人民期盼邓小平重新出来工作。有个中央负责人说:他有什么?不就是那么几下子嘛!言下之意,邓小平未必有治理国家的精囊妙计。他说对了一半,因为邓小平启动的改革开放历史性地改变了中国,其雄才大略非他人能比,但邓小平的思想却并不高深莫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作者近年回顾说:“当时是一个急切需要回归常识、回归理性的时代。拨乱反正,所要反的‘正’,恰恰就是常识。当年连常识都被遗忘的时代,是一个蒙昧主义统治的时代。”“折腾”使我们偏离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轨道,回归常识挽救了中国。
人们批评供给学派的一个理由,是说它们没有一套完整的、能够和凯恩斯主义相抗衡的理论体系,不精致,也不复杂。其实,一种经济学理论,只要它能反映客观规律,有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接近常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