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睛之笔

作者:钟祥财发布时间:2010-07-16浏览次数:51

陈丹青不仅是丹青高手,写文章也了得。例如,他回忆刚去世的吴冠中先生,没有说一般的好话、套话,而是通过几件亲历的往事,画龙点睛,把先生写活了。下面摘录几段:

“……还是初到清华美院那年,张仃先生、吴冠中先生、袁运甫先生,还有我,算是开始招收博士生。待先生由人扶进来,请他给墙上十几位考生作业评几句,他颤巍巍巡看一过,毅然说道:我一个都不招!‘那么,先生您看是不是给打个分呀?’他应声叫道:‘最高60分!’”

……譬如九十年代为纪念中国美术馆成立多少周年,老少贤(咸)集,轮番捧场,待吴先生上去,却说:我们这样的大国,这样的美术馆,我感到可悲!……又譬如新世纪初全国美协主席职位出空,他是无可置疑的前辈,候选大佬之一,结果又说煞风景的话,弄得四座哑然。他说:我要是出任主席,头一件事,美协解散!”

“2004年春,美院照例请来医生给全院老师作例行年度体检,吴先生刚抽完血,右手摁着左臂的肘弯,腰板笔挺,神色凛然。那是我末一次见到吴先生,看到他排在长长的教师队列中安静等候着,我有点吃惊,忽然明白他是这单位几十年的老职工。”(《陈丹青:《吴冠中是个文艺青年》,《报刊文摘·周末》,201079,第8版》

吴冠中先生的品行使我想起了林语堂说过的话:‘做文人,而不准备做文妓,就只有一途:那就是带点丈夫气,说自己胸中的话,不要取媚于世,这样身分自会高。要有点胆量,独抒己见,不随波逐流,就是文人的身分。所言是真知灼见的话,所见是高人一等之理,所写是优美动人之文,独来独往,存真保诚,有骨气,有见识,有操守,这样的文人是做得的。”《林语堂名著全集》第29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第30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