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学生需求,提高教学质量——经济所召开首次研究生座谈会

作者:徐美芳发布时间:2011-06-01浏览次数:96

为切实了解学生需求,提高教学质量,527日上午,经济所召开了经济所硕士、博士研究生座谈会,经济所三个年级共50余名研究生参加了会议。为了让学生们能够畅所欲言,提出有价值、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本次会议未安排任课老师和研究生导师参加,仅经济所正副所长和负责研究生工作的学术秘书参加。会议由院常务副院长、经济所所长左学金研究员主持。

座谈会上,50多名学生就课程设计、论文撰写、学术交流、校友平台建设等问题进行了积极发言和真诚沟通。学生集中关注的领域有:

1、课程设计问题。许多博士研究生都认为,经济所不仅应加强基础课程(如高级宏观经济学、高级微观经济学和高级计量经济学)的学时,还可分设更多更深入具体的课程。如可以尝试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外文经典文献导读;不同学科之间应实行课程共享、必修课和选修课结合等方式方便学生选课。另外,大多数学生都希望开设方法论、毕业论文写作、软件运用、PPT制作等课程,部分学生还建议通过减少必修课课程、增加选修课课程来突出学科特色。

2、同学交往问题。同学们普遍反映目前各年级学生之间、硕士生和博士生之间横向联系较多,但纵向联系不够。例如,毕业班学生提出在毕业离校之后,希望继续加强与经济所联系;低年级学生希望能与已毕业校友建立联系,硕士生希望能与博士生联系等等。对此,有些同学提出,研究生部应加强校友平台建设,包括实体平台和网络虚拟平台。

3、学术交流问题。目前学生与导师(或任课老师)沟通的渠道主要仅为上课和毕业论文撰写之时,大家普遍反映,希望能与老师们多多交流学习,其中,硕士研究生比较强烈地表示,由于本所资深研究员目前都带教博士生,他们很难获得更多的与资深研究员学习、交流的机会;另外,学生反映目前由学生们自发形成的“小型研讨会主要也以读讲论文为主,希望能更多参与社会实践的研讨活动,更希望这些由学生组织的活动有老师的参与和指导;一些同学认为,院所组织的各类学术活动和学术会议希望能通过邮件形式转发给大家,使大家能有更多机会参与院所学术活动。

4、论文撰写问题。同学们认为,目前存在论文选题与导师研究方向不一致问题。对此,希望早点选定导师或设制导师指导小组,甚至在招生时提前确定论文方向。为进一步保证论文质量,同学们认为应该完善预答辩、预开题等制度。另外,同学们还反映目前院的文献库资料有限,电子资源更加缺乏,需要更新和充实;同学们还希望任课老师和指导教师能多介绍和推荐国外权威期刊上的优秀论文和经典学术著作。为能更快更好地出成果,应鼓励导师带研究生合作撰写和发表论文。

5、培养方向问题。有同学建议应进一步明确导师的带教方向,理清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导师分配;一些在职学生则认为,为了适应今后的就业岗位,学校应该多培养复合型人才、培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人才;也有学生建议是否可以针对学术型和就业型两类学生作适当区分和针对性的培养。还有学生还建议应按照国家最新推出的专业学位设置专业新开培养方向。

另外,同学们还普遍认为,社科院有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师生关系比较融洽,特别是导师的带教和课程的设置非常贴近现实,这些都可以转化为学习和教学资源。也有学生认为,在研究生的成长过程,老师的指导中固然重要,但学生自身的努力更关键,同学们应该自觉利用上海其他高校及公共图书馆的资源,自我设计、自我加压,早日找到自己的学术兴趣,形成自己的学术方向。

在认真倾听了研究生们的发言后,左院长指出,经济所将认真总结、吸收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对一些合理化的可操作的建议将尽快付诸实施,特别是在组织学生论坛、加强师生交往、重视“三高”辅导等方面,可以率先落实。左院长还欢迎同学们提出更具体更可行的意见,在关于如何促进纵向交往、如何发挥校友网站作用等方面,学生比老师也许更有金点子。会上,沈开艳副所长还介绍了院研究生教学工作会议精神,以及经济所召开的研究生导师座谈会的意见、经济所提出的有关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等。最后,沈所长希望本次座谈会仅是加强师生沟通的开始,期待能与全所研究生有更多形式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