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剑涛、雷新军副研究员在经济所作学术报告

作者:jjyjs发布时间:2011-06-17浏览次数:80

2011614上午,例行的经济所周二学术报告会在经济所会议室举行。由院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中心的张剑涛副研究员和经济所企业研究室的雷新军副研究员分别作了学术报告。

张剑涛副研究员在《国际文化大都市比较——对上海的借鉴意义》的学术报告中认为: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国际比较主要集中在内涵、属性及差距三方面。通过总结,提出对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借鉴意义。

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内涵包括三方面,一是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定义:具有文化辐射力的国际大都市。二是通过国际比较,上海在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中扬长补短。首先是从区域性的国际大都市加快向全球性的国际大都市发展。其次是突出自身文化特色,同时推进文化的多方位、全面发展。三是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目的和目标要有的放矢。有所为有所不为,确保见效。采用自上而下的策略,进而确定方针、政策、措施。

上海和代表性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比较聚焦在文化内涵、文化的经济属性、社会属性三方面。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文化特征包括(1)文化内涵和文化输出(2)文化活力和文化基础支撑(3)上海的文化特征概述。文化内涵和文化输出的要点:国际文化大都市需要树立文化形象和品牌,输出文化,才有文化影响力。纽约输出新闻和传媒,伦敦输出设计和创意,巴黎输出社会科学和时尚,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需要回答:输出什么?文化活力和文化基础支撑体现在文化的吸收、变化和发展能力上和支撑国际文化大都市文化特色的人力资源和设施。上海“海派”文化的核心就是中西交融和高度商业化。上海作为近年来快速发展和变化的国际文化大都市,其文化活力被普遍认同。上海近些年在文化设施的绝对数量和质量已经和纽约等国际文化大都市相近,人均拥有数量相比还有相当差距。但是上海文化对外的输出和影响,无论在国际国内都很有限。同时,在支撑文化发展的人力资源和素质方面,上海也有相当差距。

雷新军在《我国的区域发展战略与区域差距》的学术报告中介绍了本人对我国的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差距的一些认识和观点。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首先,从发展与公平的角度,阐述本人对区域发展与区域差距问题的理解和研究的动机,并对我国的区域概念、以及国内外的对我国区域发展研究动向进行入简单的概述。其次,对我国改革开放以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展开,从理论和战略的两层面进行了分析。第三,通过统计数据整理,分析我国自1980年以来经济发展过程凸现出来的区域差距问题,并归纳其特征。第四,对导致我国区域差距扩大的原因,主要从政策制度、投资、观念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第五,从个人的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出发,对我国未来的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差距问题表达了自已的看法。

报告会后,张剑涛和雷新军分别与参会者进行了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