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开艳研究员为韩国公务员培训访问团作“十二五期间中国产业发展方向与产业政策”报告

作者:jjyjs发布时间:2011-07-01浏览次数:96

2011630,韩国公务员培训访问团曹欣贞等一行20余人来社科院交流培训。我所沈开艳研究员为培训团成员作了题为十二五期间中国产业发展方向与产业政策的专题报告。报告从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涉及产业发展战略的内容出发,着重分析了我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方向与政策支持。

报告指出,高端装备制造业是装备制造业的高端部分,具有技术密集、附加值高、成长空间大、带动作用强等突出特点,是一个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和工业崛起的标志,是一国制造业的基础和核心竞争力所在。但目前中国装备制造业还在低端。“十二五”期间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一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二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是发展的协调性明显增强,四是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五是可持续能力进一步增强。

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国务院出台了财税、投融资、研发、进出口、人才、知识产权等八大政策鼓励软件和集成电路发展,在新能源产业发展方面,将在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等新能源,以及清洁煤技术和智能电网等新能源利用技术,以及煤层气、天然气水合物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等领域给予政策支持。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面,政策的引导对于行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关键要在自主、节能、出口、整合上做文章。使中国成为汽车产业强国。

在现代服务业方面,目前我国总体发展滞后,存在发展方式粗放、结构调整缓慢,政策支持不够等问题。《"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即将出台,工信部、财政部、央行将给予大力度的政策扶持。生产性服务业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具有资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等特点,在当前中国制造业转型的背景下,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增加工业附加值、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重要途径。生活性服务业是面向城乡居民的服务业。随着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服务需求规模会越来越大,服务市场会越来越细分。后金融危机时期,产业跨国转移出现新特点,服务贸易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强劲、平衡、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十二五时期,中国服务贸易在领域上,着力培育信息、技术、金融、环境、分销等重点领域的新兴服务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