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兰、闫彦明副研究员在经济所分别作学术报告

作者:jjyjs发布时间:2011-09-09浏览次数:98

201196上午在经济所会议室举行的学术报告会上,院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林兰和经济所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室的闫彦明副研究员分别作了学术报告。

林兰在《浦东新区融资租赁业发展研究》的学术报告中指出:

融资租赁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工具,在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刺激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目前,上海市步入了后工业化发展阶段,正经历着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过程,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业对于未来上海和浦东新区来说都有着积极和深远的意义。

报告对融资租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指出该产业具有行业结构与区域经济结构的高度一致性、对政府优惠政策与完善法律法规的强烈需求、科技进步是推动融资租赁发展的物质技术因素等显著特点。

在对浦东新区20家融资租赁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和细致访谈的基础上,有效回收问卷18份,通过数据分析并结合座谈会与企业访谈,对浦东新区融资租赁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了解。分析显示,浦东新区融资租赁业发展具有以下特点:直租和回租是主要业务模式,专业租赁公司比重大;资金来源多为自有和银行信贷,现代金融方式的资金来源少;大型交通工具和大型机械设备是主要融资租赁产品;资产总额大,盈利微小;承租人本地化倾向不明显;企业对产业发展前景普遍看好。但是,浦东新区融资租赁业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增值税等相关税赋制度限制行业发展;诚信体系与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部分服务项目的行政许可设置门槛过高;高端专业人才缺乏等。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推动融资租赁设备参与增值税改革为主,优化现有税收政策;健全融资租赁业相关制度建设,取消不合理的行政许可;寻找政策突破口,支持、推动融资租赁企业业务拓展;落实人才激励政策,打造吸引融资租赁人才的软环境;进一步优化各项政府服务等一系列政策建议。

闫彦明在《国家蓝色经济战略下青岛经济产业调研分析》的调研报告中主要谈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青岛城市及经济、产业概发展概况

    青岛地处黄海之滨、山东半岛南部,东与朝鲜半岛、日本隔海相望,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青岛建制于1891年,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一直以来是重要的军事和经济战略要地。青岛市辖七区五市。行政区域和空间布局经历了多次较大的调整。经济总量自2005年居全国城市前10位左右,目前处于工业化加速阶段。以物流、商贸、旅游、金融等为主的服务业近年来也快速发展。从天然条件看,湾区经济对青岛发展带来一定机遇的同时,也对产业布局形成一定制约。

二、青岛经济产业发展SWOT分析

主要优势:青岛在区位条件、产业基础、知名品牌、海洋资源、海洋科技、经济开放等诸多方面具有非常突出的优势,这将对青岛未来经济与产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主要劣势:青岛在两大经济圈的中间地带,目前尚未形成良好的区域联动机制;产业功能定位仍需进一步明晰;区、市之间存在一定的产业同构现象等;

发展机遇:海洋经济时代的来临为青岛发展带来重大机遇;海陆统筹发展存在巨大的潜在机遇;

面临挑战:海洋科研资源有流失现象;国际国内城市竞争日趋激烈。

三、国家蓝色经济战略的推出为青岛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国际上看海洋经济将步入快速发展的战略时代;在此背景下,20094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2010年初,《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改革发展试点工作方案》等获得国务院批复。蓝色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将为青岛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机遇。报告中还分析了“蓝色经济”的范畴与外延。客观来看,青岛在海洋经济、蓝色经济领域有着突出的发展优势,未来面临资源整合和快速发展。

四、经济产业发展举措分析

海洋资源既是丰富的也是稀缺的,许多资源甚至是不可再生的,必须遵循科学发展、有序推动的理念对海洋资源合理开发。

在举措方面,报告中主要阐述了蓝色经济背景下产业领域的选择问题。产业选择,一方面是建立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另一方面也需要对未来青岛产业发展环境进行评估,由此确立了产业选择的若干原则。由此,将青岛未来产业的重点发展领域分为蓝色战略产业与传统优势产业等两大类,报告进一步阐述了蓝色经济与传统产业的关系,及如何推动相关产业协调、融合发展的思路。进一步看,青岛未来经济产业发展,需要在高端化、集群化、融合化、创新化、开放化、产城联动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并需要推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产业举措。

会后报告人和与会者就报告的内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