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政治经济理论研讨会”顺利召开

作者:邓立丽发布时间:2015-12-14浏览次数:167

2015年12月5日,“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理论研讨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101会议室隆重召开。该研讨会由上海社会科学经济研究所、上海经济学会主办,经济所政治经济学研究室、西方经济学研究室承办。

会议邀请了上海经济学会会长、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周振华研究员,上海市经济学会前会长袁恩桢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陈伯庚教授,上海市经济学会副会长、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权衡研究员,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张晖明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上海市经济学会市场经济专委会主任陈承明教授,上海财经大学马艳教授,上海市委党校鞠立新教授,以及经济所所长石良平研究员、副所长沈开艳研究员、副所长张兆安研究员、政治经济学研究室主任陈维研究员、西方经济学研究室主任韩汉君研究员、经济史与思想史研究室主任钟祥财研究员等专家出席。同时,还邀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书稿作者共同参与讨论。本次研讨会由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沈开艳研究员主持。

石良平所长在致词中谈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政治经济学有6大作用”等讲话为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揭开了新篇章。政治经济学一直以来也是经济研究所的立所之本和优势所在,此次研讨会的召开恰逢其时,意义重大,并预祝此次研讨会圆满成功。

陈承明教授、陈伯庚教授作为书稿的主编,分别从本质论、辩证法、两重性和8大亮点向与会的专家学者简单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一书的主要内容、编写过程及下一步的修改重点。沈开艳主编对书稿进一步拓展和提升作了补充说明。

与会专家学者对书稿的结构框架、内容分析等都给予了广泛的好评,并结合自身的研究,对书稿或政治经济学本身提出了新要求与新思考。袁恩桢研究员认为理论工作者应超越实践经验的总结,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理论体系。张晖明教授认为可借鉴五中全会的五大发展主线对书稿的分析主线进一步明晰,分析内容进一步详实。周振华研究员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基本范畴、基本规律、开放等框架结构上对书稿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见解。权衡研究员认为可加一步加强对中国经验的提炼和理论归纳,增加书稿的可读性,并对“收入分配”这一章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鞠立新教授既对书稿研究主线、起点、体系、观点的提升提出了要求,也对书稿的细节进行了推敲提出修改意见。马艳教授认为中国政治经济学需要研究新的理论范畴,需要建立新的话语权。张兆安研究员指出既然书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那就要回答什么是中国特色,什么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国外的政治经济学差异在哪里等问题,指出中国最大的特色是改革和开放,需要用经济学的学理去解释现象。陈维研究员认为中国经验可以从发展的主题来讲,从发展的实践、考核、导向上把五大发展理念融合成一个发展的进程、指标,也肯定了改革与开放的重要作用,提出要思考未来创新主导的经济发展进程中,如何转型。韩汉君研究员通过与西方经济学的比较出发,提出研究中国经济,要构建中国经济学的理论分析体系。钟祥财研究员从历史发展脉络的视角提出了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必要性和意义,指出要用渐进的实践的摸索的方式不断深化其内涵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