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8时许,上海代表团抵达京西宾馆。放下行李,代表们或埋首议案的酝酿书写,或整理会议发言的材料。在他们准备提交的议案和建议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份调研报告的影子。
一份聚焦去年的市委一号课题——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一份聚焦长江经济带建设。两个课题考验代表的调研功夫和功力,也凝聚着代表的心血与洞见。
长江经济带建设要一盘棋考虑兼顾各方
当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兆安去年在长江上看见集装箱运输船时,感到非常兴奋,“集装箱可以通过长江运到港口,这种江海联运、江铁联运的模式,运输效率能提高不少”。
因此,在调研组提交的《关于重振黄金水道,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的调研报告》中提出,集装箱运输已成为长江航运潜力最大、最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运输方式,建议把集装箱船舶标准化作为船型标准化建设的重点,并大力发展集装箱专业化码头。
自去年年中起,这个由在沪全国人大代表和市人大代表、相关政府部门官员组成的调研小组,先后在上海、重庆、武汉等多地听取当地委办局,以及专家企业家的情况介绍和意见建议,并实地考察了重庆—宜昌长江三峡航段的黄金水道和三峡大坝建设情况。
在赴外地调研时,有代表注意到长江航运的一些“瓶颈”——长江上有些跨江大桥,桥面下至水面的高度不足,一些大船过不去。小船确实能过,但船小货物也就装得少,从而影响到航运效率。
还有就是江上的大坝,船舶通过大坝需要一级一级船闸“排队”走,全部走完有时需要耗时数个小时,时间成本不菲。此外,有些大坝的船闸通行能力早已经饱和,很难再挖掘出通行潜力。
各方的利益都要兼顾与平衡,“推动长江航运业振兴要打好组合拳,航运、大桥、水利工程,要一盘棋来考虑”,张兆安认为。
全国人大代表李斌认为,长江流域各省市之间要有联动机制,上下游间按照各自责任做好水域保护、经济合作等,如果孤立来搞的话,效果会不太理想。
在这份“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调研报告中,提出推动长江流域各地区的联防联治。在调研过程中,有代表就发现,在省界上“上游排污、下游取水”的情况很明显,比如,上海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水环境功能是饮用水保护,划定为Ⅱ类,而与之相连的苏浙地区水环境功能是以工农业用水为主,水质目标为Ⅳ类或Ⅴ类。
如何解决上下游水质不同的问题,调研组在报告中提出,建立长江流域综合管理与治理协调机制,统筹流域内开发、利用、治理、保护等重大政策。此外,报告还建议建立长江流域补偿机制,上游水质达到或者优于这一水质标准的,下游予以补偿;上游水质劣于这一水质标准的,上游某个区段应予赔偿,“流域经济能稳步发展,都需要建立补偿机制”。
节选自《解放日报》2016年3月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