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城区尽管人口稠密,但随处可见的绿色、不时可得的绿地,为城市提供了更多接触自然的机会。伦敦的绿地占比为42%,公园、居住区花园和农地等软质地面超过硬质地面,占到63%,使得城市保留自然的活力。
乡村生活是英国人的骄傲,伦敦城市中的乡村景色,则是伦敦人的骄傲。800多万人口的伦敦,人均绿化面积超过
城市绿色网络的形成
伦敦的绿色空间,已经形成相互连接、自然多样的绿色网络。在维护整体绿色空间的目标下,利用绿廊、绿楔、绿道和结点等,将城市公园、街头绿地、庭园、苗圃、农地、河流、滨水绿带和郊野等串联成有机联系的绿色网络,从而提高了城市生态质量,为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休闲及工作空间,避免了城市建设过度向外扩张。
早在1935年,大伦敦地区区域规划委员会就提出环城绿带的概念,在其发展过程中,绿带面积的扩张速度快于绿带中新开发建设活动,现已达到几千平方公里,最大宽度达到
绿色网络下的伦敦城市与外部自然融成一体。伦敦城区尽管人口稠密,但随处可见的绿色,不时可得的绿地,为城市提供了更多接触自然的机会。伦敦的绿地占比为42%,公园、居住区花园和农地等软质地面超过硬质地面,占到63%,使得城市保留自然的活力。此外,伦敦的自然保留地和半自然保留地,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很好的场所。城区住宅区绿化与街道绿化形成一体,增加了城市自然和谐的氛围。伦敦城市在向外扩张过程中,大批建筑都限制有一定高度,过高的摩天大厦并非到处可见。这使得作为知名国际大都市的伦敦,并不像纽约密集高层建筑那样给人带来压迫感,反而显露出轻松的一面。作为21世纪绿色发展之城,伦敦提供了城市与乡村结合的样板,在城市生产与生活的融合及舒适上迈出了先驱者的步伐。
城市生态公园的兴建
伦敦城市生态公园的建设,既包括历史名园的保护,也包括新的生态公园的兴建。伦敦历史名园共有8个,主要是皇家公园,分布在泰晤士河两岸,占地
这些皇家园林大多建于森林覆盖的沼泽地,生态环境良好,栖息大量野生动物。在王权庇护下,工业革命后的快速城市化并没有使之被破坏,而是被后续保护并被纳入城市规划,这些面积较大的城市绿地,现已成为伦敦世界城市的名片,并在保护城市生态和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大伦敦地区的33个区中,每2—3个区共同负责建造一个规模较大的区级生态公园,这些公园有些处于生态保护,有些处于生态恢复,如1977年建成的William Curtis生态公园,成为城市居民接触自然、学习生物知识的场所;Camley大街生态公园缘于生态恢复,原是运河煤矿码头。这些生态公园的保留和新建,大大增加了伦敦的绿地面积,提供了城市绿色休闲的场所,也为人民接触自然、了解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很好的去处。
绿地发展受法律保护
伦敦的绿地发展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并接受三级管理体系的管理。上个世纪30年代,大伦敦区域规划委员会就已经将绿地纳入城市规划内容。此后《大伦敦规划》《大伦敦发展规划》《大伦敦战略发展规划》都充分考虑到城市发展中绿地问题。尤其是战略规划,包括了经济、空间、交通、生物多样性等8个战略规划,要求遵守五个共同的主题:繁荣的城市,宜人的城市,宜达的城市,公平的城市、绿色的城市。在管理体系上分为三级,分别为市级、区级和非法定组织。市级层面制定总体土地利用政策和绿地总体规划,并指导各区级绿地规划制定和批准;区级层面负责区级收集所有绿地的详细现状和详细规划,对可改造成绿地的空地和改造地作出评估,并向市政厅汇报。非法定组织主要指机关、学校和自愿者组织,他们是具体的绿地维护者和管理者。
伦敦的绿地发展受到严格的法律保护。早在1938 年,英国议会就通过了伦敦及周边城镇的《绿带法案》,力图通过“国家购买城市边缘地区农用土地”的模式保护农村地区,防止城市过度膨胀。1947 年,《城乡规划法》将开发权“国有化”,要求几乎所有土地开发活动都必须获得政府颁发的规划许可证后才可进行,从而奠定了绿带实施的法律基础。1955 年,英国住房和地方政府部正式以立法的形式明确“绿带政策”作为一项重要的城市规划控制手段。此后,绿带政策作为英国城乡规划的基石之一一直被严格执行。此外,英国的《环境保护法》《环境法》《清洁空气法》等出台,也有利于伦敦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更加重视绿地发展。
沈桂龙系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国际贸易与投资研究室主任
来源:《联合时报》2016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