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深化中德合作需要发挥创新思路,拓展共同利益,携手打造更多新动能、新亮点。中方愿同德方在第四轮政府磋商中深入探讨“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
合作诉求带来新机遇
就目前而言,中国是德国的第三大进口国,是德国的第四大出口目的国。同时德国是对中国直接投资较多的西方国家之一,中国在德国并购数量超过其他发达国家。2010年,中德双方发表《中德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公报》,并建立中德政府磋商机制,成为中国与西方大国建立的第一个政府间机制。中德双方彼此互补的经济结构有利于两国实行互利共赢。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国际贸易与投资研究室主任沈桂龙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此密集访华,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紧密的经贸关系是两国密集互动的坚实基础;二是实质性战略伙伴关系是两国政府密集互动的制度基础;三是脆弱的经济复苏是两国政府密集互动的现实基础。
“默克尔执政期间经历了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虽然德国提出了拯救欧洲危机完整路线图,并不断推进贯彻落实,但是却遇到了欧洲国家特别是西欧发达国家的重重阻力。”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合作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相均泳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他还表示,德国作为工业立国的国度,其工业发展的未来不在欧洲,而在有着完整工业体系的中国。特别是目前制造业正朝着分工细化、协作紧密的方向发展,这要求零部件厂商有密切配合的上下游产业集群,而中国恰恰具备这样的完整产业链。随着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建成贯穿亚欧大陆、连接中德两个全球人口稠密且工业发达的核心区域的亚欧大陆桥,这对中德两国都是百年大计。全面深化与中国的合作,是默克尔政府的必然选择,是德国的未来。
沈桂龙表示,中国企业将加大对德国的投资,在中国对德国创新企业的并购方面也会有更多对话和进展。此外,这种战略对接也会推动德国城市与中国城市的创新合作,在结构转型方面发挥更多技术合作的优势。而园区合作则是创新合作的空间载体,中德沈阳装备制造业园是中德合作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创新合作。
相均泳也表示,推动双方在智能制造、机器人制造等高端制造业等领域的深入合作,寻求中德两国在全球产业链的全面合作与融合发展。推动中德双方在高级别财金对话机制下全面深化金融合作,为两国制造业的深入合作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同时他还认为从四方面可以更好地进行合作,一是在《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
沈桂龙认为,德国对华态度较为务实和理性,始终在淡化矛盾中突出中德紧密的经贸关系。中德两国在“创新合作”领域面临新机遇,2016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的启动之年,创新发展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理念,创新被摆在国家发展的最重要位置,这为中德两国在创新领域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中德已决定建立互利合作的“创新伙伴关系”,创新成为本次中德政府磋商的核心议题之一,这为两国创新合作带来新的机遇。
除此之外他还表示,中德推动德国“工业
工业实现对接
沈阳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此次默克尔高规格访问将引发外界对沈阳发展的更多关注,沈阳制造业转型升级能够借助国家间的战略合作平台更有效地对接德国工业4.0。沈桂龙表示,本次访华“中国制造2025”同德国“工业
沈桂龙表示,本次最大的亮点是中德推动德国“工业
与此同时他还表示,“中国制造2025”同德国“工业
相均泳则表示,中德两国作为今明两年G20会议的主席国,双方如何在G20框架内加强协调与合作,推动建立新的全球治理秩序,是本次访华的合作亮点。
此外他还表示,中德两国对未来的发展要有清晰的认识,不断深化双方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领域的合作,推动双方产业和经济合作融合发展,打造互利共赢的命运共同体。在这个大背景下,两国要全力推动双方全方位的合作,特别是民心相通的合作,深化两国人民间的互信与理解,减少分歧,增进合作。
沈桂龙认为,经贸合作是两国间最重要基础,进一步扩大经贸交流与联系,有助于两国间的合作,排除其他干扰。长期看,两国间的人文交流与对话非常重要,需要进一步加强,建立多轨的交往通道。
本月23日英国进行脱离欧盟进行公投,此时默克尔访华引发各方面猜想。沈桂龙认为,由于英国已和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而德国作为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国,在英国脱欧的情况下,作为欧盟重要引擎的德国可以进一步强化与中国的关系,并给德国经济发展带来更多发展机遇。默克尔访华,加强与中国的经贸联系,可以避免英国脱欧带来的较大负面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战略对冲。
王毅表示,当前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发展良好,各领域合作不断取得进展。在明年迎来中德建交45周年之际,双方应该加强长远谋划,推进战略合作,以落实政府磋商共识为契机,延续中德关系良好发展势头。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网 2016年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