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上午,经济研究所举行周二学术报告会,沈桂龙副所长主持会议。钟祥财研究员作了题为《精准扶贫:政治经济学的中国特色和理论创新》的报告。
钟祥财研究员围绕四个方面谈了他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问题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体会:1、摆脱贫困的思想引领和实践探索;2、扶贫离不开市场和政府的共同作用;3、精准扶贫的政治经济学含义;4、从经济新常态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看精准扶贫。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工作。精准扶贫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战略部署的指导原则,也是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命题,它产生于改革开放的实践,有着鲜明的国情特点和创新的理论内涵。钟祥财研究员认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这既为扶贫工作的加快推进提供了物质条件,也对最终完成消灭贫困的艰巨任务形成了倒逼。他分析说,针对特定地区和人群的扶贫与公共品是存在差异的,这也意味着用西方经济学理论无法解释政府必须、可以在扶贫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果说西方经济学是在既定经济制度的基础上讨论如何提高效率的,那么政治经济学在不同程度上把政治制度、经济体制也纳入了研究范围。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把共同富裕作为经济发展的目标,这就使扶贫脱贫毋庸置疑地成为政治经济学需要加以分析和解决的命题。钟祥财研究员指出,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提出的一个创新理论,对政府发挥的作用有了新的要求和规范,一是讲求实效,二是更加聚焦,三是强调制度。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贫困群体得到日益提高的公共服务,发展义务教育也越来越成为各级政府扶贫帮困的重要内容。这是实施精准扶贫,避免贫困代际延续的治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