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彦明研究员作“近期我国债券市场风险及成因分析”学术报告

作者:纪园园发布时间:2017-03-07浏览次数:82

2017年2月28日上午,经济研究所闫彦明研究员作“近期我国债券市场风险及成因分析”的学术报告。会议由副所长唐忆文研究员主持,所长沈开艳研究员出席了此次会议,经济所全体科研人员听取了报告。

闫彦明在报告中指出,债券市场在现代金融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在降低融资成本、创新金融工具、规避市场风险、宏观经济调控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经过多年快速发展,从绝对规模看,中国已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第三大债券市场;从相对规模看,中国债券市场规模与GDP比值为71%,远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比值,由此我国债券市场总体上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他认为,我国债券市场呈现出多头监管、场内场外市场分割、“刚性兑付”等特点,从长期看,存在市场规范、统一的内在要求,特别是在托管结算的后台环节,具有更强的迫切性,这一点与发达国家存在显著差异。2016年12月,在国内、外众多经济金融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国债期货出现急剧下跌,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随之快速上升,导致不少机构投资者出现大面积亏损,恐慌情绪蔓延,这反映出二级市场存在较大的波动性风险。另外,近两年债券市场基于信用风险的违约事件频发,则反映出债券信用风险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风险因素如果出现叠加,将可能通过多种渠道传递到实体经济领域。从制度完善的角度看,需要尽快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信用风险预警、应急处置机制,对发行人和主承销商进行督导和风险提示,以加强投资者利益保护。

与会的科研成员与闫彦明研究员还就债券市场风险与股票市场的联动关系,以及风险溢出作用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报告内容非常精彩,受到了与会者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