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欣欣博士作“沪深300股指期货和标的现货间动态关系研究”学术报告

作者:孙欣欣发布时间:2017-09-26浏览次数:113

2017年9月26日,经济研究所西方经济学研究室孙欣欣博士作题为“沪深300股指期货和标的现货间动态关系研究”的学术报告,会议由经济所副所长唐亿文研究员主持,经济所全体科研人员听取了报告。

沪深300股指期货作为中国大陆首支股指期货品种,具有价格发现,套期保值,稳定金融市场,便于投资者管理风险等功能,但同时也受到市场指责,认为股指期货的高杠杆率,低交易成本,引致市场过度投机,触发市场更大的波动和跳跃。2015年股灾后,证监会加强了对我国股指期货交易的管制,沪深300股指期货和标的现货间的联动性有所减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研究沪深300股指期货和标的现货间的动态关系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际价值。

通过选取2010年4月16日至2017年7月13日间沪深300股指期货和标的现货日收盘价数据,本文首先运用VECM-BEKK-GARCH拓展模型考察期现间均值溢出和波动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且现货市场引导期货市场,期货市场调整以实现期现间长期均衡关系。现货市场的交易量冲击降低了期现货的收益率而持仓量冲击提高了市场的收益率,加大了现货市场以及期现货市场间的波动溢出效应;其次,运用不同单变量GARCH形式的DCC-GARCH模型考察期现间动态相关关系,研究发现两者间的联动性在2015年股灾后急速下降,但总体而言,期现间仍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再次,运用GARCH-MIDAS-X模型,将国内货币供应量变动率,汇率变动率,国内生产总值变动率,工业总产值变动率等宏观变量纳入沪深300股指期货长期波动方程中,以考察宏观变量对股指期货长期波动的预测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狭义货币供应量M1变动率提高会降低沪深300股指期货的长期波动水平,而汇率变动率提高将加大沪深300股指期货的长期波动水平,说明股市对货币供应量加大持乐观态度,而对于汇率变动所带来的跨境资金流动以及市场对人民币预期的变化较为敏感,从而带动市场波动的增强。

本报告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广泛兴趣和热烈讨论,相关研究人员针对该议题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以及未来中国期货期权市场的发展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