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5-28日,联合国工发组织在总部奥地利维也纳举办了为期一天有关绿色工业园区的专题研讨会,并随后召开为期三天的“一带一路第二届城市绿色经济发展大会:为城市搭建可持续发展之桥”。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沈桂龙研究员应邀出席上述会议,并在绿色工业园区专题研讨会发言。
在奥地利维也纳国际中心召开的第二届城市绿色经济发展大会,由联合国工发组织和南南合作金融中心共同主办。会议旨在借助“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与《新城市议程》的推广和实施,并推动与“一带一路”倡议高度契合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大会分为“高级别政策对话”和“展示城市产业的需求与机遇”两大模块。其中,“高级别政策对话”:由政策引导实践,旨在促进政策制定者和来自于国际组织、金融机构、政府、民间团体、学术界以及工商业等主要城市发展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建设性对话,引领与会者概览可持续城市产业发展整体进程,将政策落实到实践中。
第二届绿色经济发展大会有来自全球67个国家、136个城市的632位与会者参会,他们来自政府部门、经济行业、发展组织机构和学界。一百余位演讲嘉宾已经或即将在大会上发言。来自开罗、兰州、卢克索、喀布尔、卡拉奇、纽伦堡、波兹诺和地拉那等城市的相关负责人也到场参会。
绿色工业园区专题研讨会由工发组织执行干事Philippe Sholtes主持,伙伴关系司司长邹刺勇先生和南南与三方合作高级协调员龚维希先生分别协助主持。工发组织的环境司和能源司的代表以及来自中国、越南、泰国和德国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旨在听取各方在建设绿色园区方面的相关经验、实践以及相关技术指标,以便今后工发组织制定出机构统一的绿色工业园区的技术标准形成共识,并为此制定出统一的工作计划。
会上,沈桂龙以专家身份进行发言。联合国工发组织已经形成绿色园区指导纲要,并努力在未来形成国际性的绿色园区技术标准,需要考虑三个问题:第一,现有关于绿色园区发展技术标准意见,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在大的原则框架上达成一致,其中的具体指标不能过细。第二,绿色园区发展的标准制订要考虑到不同国家的发展阶段,将发展和保护很好地结合起来。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环保要求和现阶段需要不可同日而语,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来说同样需要考虑国情。第三,绿色园区标准要最大限度反映到东道国的法律当中去,形成两者的融合。跨境园区建设的公司和企业,首先考虑的是东道国的国内法律,而不是非强制的联合国工发组织的绿色园区标准。因此,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考虑,帮助和完善东道国法律,才能更好地推广绿色园区发展标准,推动绿色园区建设。
会议期间,沈桂龙还和南南及三方产业合作高级协调员龚维希进行了交谈,探讨了进一步加强南南合作中心与上海社会科学院双方在智库建设上的合作及方式。此外,沈桂龙还与联合国工发组织亚太地区处王圳处长就人员交流和科研项目合作进行了交流,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等有关专家探讨了合作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