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研究所举办“传承优良学风 创新理论研究——学术名家座谈会

作者:徐昂发布时间:2018-05-25浏览次数:123

2018518日下午,经济研究所举办了“传承优良学风 创新理论研究——学术名家座谈会”。院长张道根出席会议,表示非常高兴来到经济所看到各位老同事和新面孔,希望今后能与大家一起把研究工作干好。他讲到,经济所的老同志为了中国的学术研究甚至舍弃了国外的优厚环境,在过去艰苦的条件下把学问做到心里去,做到一辈子。大家要学习老同志的治学精神,院里也一定会多多关心各位专家和老同志的问题和需要。院党委副书记王玉梅讲到,经济所的老同志和年轻同志济济一堂,是一个充满温暖的集体;老同志是社科院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传授治学经验,年轻同志要从中体会他们的家国情怀和治学精神,学会爱岗敬业,在传承优良学风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经济所所长沈开艳逐一回顾了在场各位名家的学术成就和贡献,强调了学术传承对本所工作的重要意义,并主持整场座谈会。

 

会上,各位前辈专家各自表达了对经济所以及领导和同事的感谢,讲述了自己的治学经验。原常务副院长左学金研究员总结了自己在人口学和人口政策、城镇化研究、城市土地利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观点。他对今后研究提出专业与广度相结合、热点课题与中长期研究结合、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结合、加强基础训练和基础数据库建设等殷切建议,希望年轻同志在新时代研究新问题,代代相传,早出成绩。

 

张忠民研究员认为学术研究“态度第一、方法第二”,好的研究要做到认真、专一和坚持。他回顾自己在经济史研究室32年的工作,讲到学术研究要坚持数年求成效,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环境,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追求、责任和使命。年轻同志要做好学问,关键靠认真,关键在自己,课题要参与,武功不可废。

杨宇立研究员讲述了对“中国模式”的研究观点和心得,并期望年轻同志要积极赶超国际同行。他说到,中国经济的奇迹不在于保持30年的高速增长,而是“在飞机飞行的过程中更换了发动机”;中国的农村改革、价格改革和产权改革都值得深入研究。国内青年学者与国外同事之间还存在差距,需要努力追赶。

钟祥财研究员回顾了自己在经济所32年的研究工作和体悟。他说自己这一代人赶上了改革开放,学者们抓住了社会变革的契机,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回首过去,每一代人也有自己的局限和不足去克服;研究工作者今后要多思考如何继承邓小平同志开创的改革开放,在思想和观念上不断与时俱进。

樊卫国研究员传授了自己对经济制度及其文化基础的思考和理解。他强调学术是天下之公器,学者要保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从长时段来看,经济周期表现为背后的文化周期,各国经济发展具有主体性的特点,体现在民族或地区的文化上。从许多实例看,各国不同的文化基础产生不同的经济发展制度。

张道根院长与王玉梅副书记聆听了整场名家座谈会。最后张院长深切地指出前辈学者对数十年科研工作经验的总结值得年轻同志不断学习;中国处于百年未遇的新时代和大变局,我院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有担当、有责任、有思想,要把握好经济研究的着力点和方向,要把深度和广度结合起来,要跟上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和中国人民的需求。他还对经济所的科研工作提出期望,指出“史、论结合”是经济所长期传承的学风和理论特长,历史能看多久,未来就能看多远;接下来还要认真总结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史经验,并要在政治经济学的领域有所突破;期望经济所在学风方面能够发挥“史、论”特长,做到认真、专一、坚持和兴趣。

会上,陆兴隆、陈维、周晓庄、郭海青、王家定等老同志代表分享了在经济所工作和退休后的体悟。在职科研人员代表发言表示要传承本所前辈留下的优秀学术成果和精神财富。经济研究所全体人员及研究生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