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1日下午,上海卓越全球城市研究院院长周振华到我所所刊,对所刊如何进一步办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专栏给出了具体的指导。
周振华院长曾经长期担任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对上海如何落实习近平指出的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独特的视角。他认为新时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从存量经济向流量经济的转变。传统经济强调的是价值链的上下游合作,很多国际贸易是产业间的贸易,在这种经济形态下,集聚形成的存量经济对中心非常重要。而中心一旦形成,就会对周边形成磁吸效应,像黑洞一样,从而不断迅速做大自己。但是进入2008年以后,杭州在发展,深圳在发展,甚至有人怀疑上海还能否是昨日的上海。周振华院长认为,在强调流量经济的今天,他们的发展恰恰是对上海经济非常有益和必要的补充,从而有助于上海进一步做大做强流量经济。过去30年,上海依靠存量经济,存量经济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素投入,要素投入到一定程度边际效益就会不断递减。这些资金可以直接衡量的指标,其重要性趋于下降。比如伦敦航运中心,其吞吐量的标箱值早就大大落后于上海,但是上海并没有因此取代伦敦航运中心的地位。背后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我们和产业链直接相关的存量经济,其附加值非常低,相反单个产业链内部的价值链很多环节才是高附加值的地方,以航运为例,比如航运保险、航运经纪、航运的克罗地海指数等等,这些看起来需要投入的要素并不高,但是却需要要流量跑起来,跑起来了价值就非常高。上海有没有做大做强流量经济的条件呢?这是有的,因为上海长期以来商业发展的结果及政府大力推动的结果,已经在上海形成了全国很难替代的金融中心,这里面有大量的金融要素平台,是其他城市无法具备的,也不是那么容易想做就做起来的。但这些平台无疑流量越大越好,深圳、杭州发展得越好,越需要到上海来找平台,找资源变现,那也就是给上海提供流量。
上海是全球城市,作为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上海必须向卓越的全球城市方向迈进。在全球城市排名中,分好几档,但是最高的一档就那么几家。曾经的全球城市,都在其成为全球城市之前的早期走过制造业。但是伴随其商务成本的不断提高,全球城市和制造业越走越远,从而大家认为硅谷才代表着美国的“高质量”发展。但是新的IT背景下,这种情况正在改变。美国纽约甚至提出“硅巷”的概念,因为新时代的信息经济,其实很多环节是可以分工的,从而“巷子”里也可以走出独角兽企业。上海曾经有过30年的级差地租波浪式经营城市,但是接下来更重要的是城市更新,因为你想再卖地已经没有地给你卖了。这个时候,上海的发展也将更加重视“硅巷经济”,主要信息革命带来的独角兽经济。从而上海的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打造“四个中心”,而且要打造“科创中心”,通过“科创中心”为其他“四个中心”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