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发布《上海蓝皮书——上海经济发展报告(2019)》

作者:经济研究所发布时间:2019-04-30浏览次数:94

4月17日,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举办《上海经济发展报告(2019)》新闻发布会。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兆安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沈开艳研究员及多位科研人员参会。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会计学院教授邬展霞、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郑睿、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讲师孙聪等学者一同参会。会上,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兆安研究员做《当前上海经济运行态势:基于高质量发展视角》的主旨报告。本次发布会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宣传部(院科研成果传播办公室)主办,上海社会科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韩汉君研究员主持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兆安研究员在主旨演讲中指出,上海作为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加快建设“五大中心”、全力打响“四大品牌,正在以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引领经济社会稳步发展。高质量发展,不仅注重经济总量规模,而且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2018年,上海市完成生产总值32679.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6%(按可比价格计算),回落了0.3个百分点,是2014年回落最大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持续下降,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7%。增速回落主要源自第二产业的大幅下降,尽管第三产业增幅扩大,但仍不抵工业的降幅。总体上,经济体量的大规模增长不再,未来发展更注重高质量和可持续性。从增长效率来看,上海的劳动利用率、土地有效利用率和资本收益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增长动力来看,与全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相比,上海的经济增长动力更是突出了消费的重要作用。相对来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却不够稳定,自2009年以后,一度低至负值,直到最近几年才逐年回升。值得关注的是,2016年消费对上海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出现了回落现象,而且今年以来消费的增速也出现了大幅回落。未来医疗、教育、文化产业的拉动作用会越来越明。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沈开艳研究员在介绍报告选题和核心观点时指出,本书主要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题,从上海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上海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海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创新、上海推进税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研究等不同维度,深入探讨供给侧改革与上海全面深化改革的关系;聚焦上海自贸试验区制度构建,研究了新形势下进一步提升上海自贸试验区开放度、上海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系统集成、自由贸易区税收政策创新的目标定位、上海自贸试验区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联动、上海自贸试验区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联动机制等问题;围绕上海城市创新视角,探讨了上海建设全球卓越城市的现状、新时代下上海高端制造业发展、上海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实践探索等问题。

 

 

随后,书中的各分报告负责人就各自负责板块重点内容做了详细介绍。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陈明艺认为上海整体发展不错,尤其是营商环境,从企业层面反应出来是不错。她从税费的角度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上海企业承担税费负担不轻;第二,上海企业承担税费负担是税减费升;第三,上海企业承担社保费是全国第一。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讲师孙聪对上海房地产提出了一些建议:第一,优化供给的渠道,对于租赁住房总量要增加,盘活已有住房存量。第二,丰富供给渠道。第三,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保证要素供给;首先完善土地要素供给,其次优化资金要素的供给,再者推进公共资源的配置。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雷新军主要分析的了新时代下上海的高端制造业,关注了以下几点:第一是上海在制造业发展领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第二是上海有一个产业制造业的升级。第三是上海非常关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之间的结合。第四是上海要实现高端制造业的高端化,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必须有高质量的引进和高质量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