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岚,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城乡关系、“三农问题”。
本论文发表在《江南论坛》2019年第1期。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
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不仅使我们获得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也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结构,乡村衰落是一个不争的客观事实,留给人们的不是乡愁而是实实在在的“乡衰”。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乡村振兴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并列为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七大战略”,它是国家发展的核心和关键问题。乡村振兴正是关系到我国是否能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差别、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关系到中国整体发展是否均衡,是否能实现城乡统筹、农业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总体要求,就是坚持农村优先发展,按照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城乡一体、融合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一)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举措
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就是基于对当前我国所处时代状况的判断,乡村发展不充分、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是目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突出表现。十九大报告在列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时就明确讲到“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包括精准脱贫在内的攻坚战等要求,这些都是要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来解决的社会主要矛盾问题。
(二)是推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向乡村延伸的重要步骤
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个总要求,与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这“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是相互衔接的:产业兴旺、生活富裕对应的是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宜居对应的是生态文明建设;乡风文明对应的是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治理有效对应的是政治建设。这五方面建设尽管一直也在乡村展开,但是总体上还是比城市薄弱。从长远和全局来看,我国生态资源更多的则是分布在乡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许多重大举措、重大项目都将在乡村实施。因此,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迫切需要以乡村振兴等战略举措来全面展开和不断深化。
(三)是推动我国空间布局转化的重要环节
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战略中,唯独“乡村振兴战略”是针对现代化建设的空间布局来说的。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标志着我国将制定实施乡村振兴专项战略规划,在乡村开辟现代化建设的新战场,乡村将成为现代化建设新的重点区域。
(四)是开启城乡关系的新时代重要动力
1、乡村将与城市拥有相同的地位
乡村不是城市的附属物,与城市相对应的是乡村而不是农村,城市与乡村的关系不仅仅是城市与农业的关系。乡村不仅是农业发展的区域,它是人类重要的生存空间,和城市同等的重要。未来的城乡关系是城乡要融合发展,乡村必将具有并且保持和城市不同的独特价值。
2、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我国目前城乡二元结构主要表现为: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城市的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发达,而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相对于城市,农村人口众多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最终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让城乡不再分隔,而使城乡形成融合发展、良性互动的局面。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和国家重大战略,这是基于我国社会现阶段发展的实际需要而确定的,是符合我国全面实现小康,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客观要求。所以振兴乡村对于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第一动力。推进乡村振兴,也需要通过创新来提供新动能。其中要特别重视四个方面的创新:政策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业态创新。
(一)政策创新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1、土地制度
在体制机制政策方面,最具基础性和根本性的是土地制度。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给农民吃了定心丸。党的十九大报告还强调,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这是从实践层面上对我国农地制度的重大创新。在“三权”分置制度下,集体所有权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性质,又体现了国家对农地进行用途管制和严格保护耕地的要求。把经营权与承包权拆分开来,既能保留现阶段农村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打消农户转出经营权的疑虑,又有利于发挥农村土地的农业生产资料功能,更有利于农业经营规模的扩大,推动农业现代化。
2、支农惠农政策
在支农惠农政策方面,既要不断加大国家投入的力度,更好地满足乡村振兴的需要,又要根据目标导向原则,创新具体的投入方式,使得国家的财政投入取得最佳的政策效果。支农惠农政策的目标,综合起来主要是三大方面:促进农业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收入增加,保障社会公平发展;促进良好生态环境,保障资源可持续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
(二)技术创新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新动力
技术创新的领域主要包括:生物技术、资源技术、设施技术、机械装备技术、信息技术、储藏加工运输技术等方面的创新。尤其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机械装备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前景极为广阔,可以起到增产、提质、节本、增收、保护生态等多方面的作用。发展大数据农业。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进一步推动农业的信息化与自动化大力发展智能农业、精准农业、可追溯农业,应用现代技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精细化管理水平、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与贡献率,制订农业科技创新规划,加强农业科技的转化率,使农业科技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加强农业科技的应用与推广力度,以科技进步推动农业效益的提升与农民收入的增长。
(三)组织创新是推动农业市场化的新要求
目前我国农户平均承包耕地为8.8亩。根据区域特点不同,产品特征不同,在实践中创新的组织方式有很多种,例如:“合作社+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模式。近年来也涌现出了经营权流转、土地托管、股份合作、代耕代种、企业与农户合伙人制度等一些新型组织方式。通过不同模式的组织创新,可以在不改变小农户承包权的基础上,实现区域专业化和规模化,从而可以比较好的解决农业小生产与农产品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所有这些方式,最终都表现为对现有小农户的带动和提升,满足大市场对于农产品在标准化、优质化、规模化方面的需求,并最终实现提高农民提高收入的这一目的。
(四)业态创新是乡村振兴的新趋势
在我国不断实现信息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会不断涌现出一些新型业态,农业的业态创新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源泉。目前发展较快的主要是休闲农业和农村电商。休闲农业则是通过更好地发掘当地农村资源的利用价值,加快培育一批乐活农业、精品民宿和乡村旅游示范项目,努力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而农村电商则是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可以更好地解决农产品的双向物流问题。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必须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根本途径,把加工业和休闲旅游作为融合的重点产业,把创业创新作为融合的强大动能。
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改变了过去单纯强调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目标的提法,拓宽了解决了我国“三农”问题的发展思路,使我国“三农”问题变为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具有整体性、全面性的特点。乡村振兴战略不仅为新时代我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成了未来解决“三农”问题、全面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的行动指南。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乡村,正是有了乡村的滋养,城市才能生生不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事关城市发展全局,是必须做好的一篇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