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结构变动中基层妇女组织建设特点及对策研究》课题简介

作者:jjyjs发布时间:2020-06-08浏览次数:2850

《社会结构变动中基层妇女组织建设特点及对策研究》课题最近获第二届上海市妇女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调研报告类一等奖。

该项研究概括并提出了以下观点:1)传统妇女组织体制运行的三大矛盾,即:依附行政建制与市场经济转型之间的矛盾、妇女群体多元化、需求多样化与妇女工作模式单一化之间的矛盾、社区党建网格化建设与妇联组织格局相对凝固化之间的矛盾。2)促使传统妇女组织架构变动的三个因素,即女性群体的分化、服务需求的变化和组织覆盖的虚化。3)基层妇女组织创新的三项特点:多形式的组织延伸,构建基础性工作平台;多方面的机制延伸,建立沟通型服务网络;多样化的活动延伸,打造参与型妇女工作品牌。4)试点探索模式的四大价值:较强的政治意识、较务实的组织转型态度、较鲜明的针对性(对原有体制空白和薄弱环节都有加强措施)、较新的社会化工作理念。5)新形势下妇女组织体制重构需要统一的五个认识:在如何理解“妇女组织和工作的有效覆盖”上,提出了“确立社会化多形式覆盖的意识”和“大妇联”(变名词——工作机构为动词——联合,变自转——体制内循环为公转——社会化联动)的意识;对于怎样认识“妇联组织是党的手臂的延伸”,提出了不能简单理解为是党政职能上的“拾遗补缺”式的延伸,而是党的执政理念、群众观点和政府的服务意识通过社会化独立性的妇女组织和工作得到延伸;关于妇联职能的定位,提出了依照妇联章程确立的基本职能和任务,突出“凝聚妇女、带动家庭、联动社会”的重点;提出加深理解妇女工作社会化的内涵,包括社会化地汲取资源、开放型的工作思路和多形式的女性组织;提出要关注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理论的发展和组织结构变动的新特点,尤其是多维的、应变的内含活力和弹性的“柔性组织”的理论和实践。6)妇女组织建设“两个转变”的新思路:组织模式由行政依附型向互动覆盖的社会化模式转变、工作方式由行政管理为主型向指导服务自治结合型转变。7)妇女组织体系的“两个面向”和16字特征:面向基层、面向妇女,体现“增强社区、网覆基层、联动各界、服务妇儿”。8)妇女组织建构的新内涵:体现现阶段妇女组织性质的多重性、扩大现阶段妇女组织的代表性、增强现阶段妇女组织的自主性。9)妇女组织建设转型的必要抓手:加强转型期妇女干部的培训,立足于理论务虚和观念转变;加强转型期妇女干部的能力建设,立足于妇女工作的项目化实体化运作;促进妇女事务新团队的素质培养,立足于妇女工作的社会化;遵循市场规律,立足于建立社会化多视角的资源战略;建立妇女工作信息采集和反馈机制,立足于提高组织建设的适应性。

该项研究创新之处:(1)课题组牢牢把握对策性研究在针对和实践性方面的特定要求,提出了与社区网格化相匹配的妇女基层组织建设框架,它包括“两个转变”的工作新思路,“两个面向”和16字的组织体系新特征,以“三性”为特点的组织建构新内涵,以五项工作为内容的组织建设转型的必要抓手等,这些内容基本上属于原创性的(详见总报告第四部分第二点)。

2)作为框架设计的理论铺垫,成果第三部分“新形势下妇女组织体制重构的认识基础”,针对妇联系统的一些常规理念和制度规范,提出了研究者自己的见解(详见总报告第三部分)。

3)成果中对基层妇女组织创新特征的概括和探索价值的评价,主要来自课题组亲自调研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和对妇联组织部提供相关资料的挖掘和提炼。(详见总报告第一部分中“基层妇女组织的积极创新”和第四部分“试点探索的几种模式及其价值”)。

4)总报告中三张示意图“传统妇联组织框架图”、“创新过程中的妇联组织结构现状”和“转型期妇女组织结构图”是课题组依据本次研究对妇女组织演变特征的概括和组织框架设计的内容自行绘制的。

该项课题由顾光青研究员主持、沈开艳研究员、徐美芳博士、社会学所硕士生胡玉霞等于2004年底完成,2005年1月验收,2006年2月获奖。(上述内容由学秘室所摘自《成果奖申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