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雯,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原文发表于《经济学家》2017年第2期。
长期以来,收入不平等问题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在收入不平等现象背后有一个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地解释——为什么在同样的不平等条件下,有的国家受不平等的影响很小,居民对不平等有很高的接受和容忍度;有些国家在不平等面前表现得很脆弱,不平等对经济社会的危害很大,民众对不平等产生了极大的厌恶和不满,是什么决定了一国对收入不平等的态度和承受力?
近期一些文献指出,问题并非来自实际的收入不平等,而是居民对收入分配的认知,并提出了以下证据:1. 收入分配认知影响市场公平信念的形成。Alesina&Angeletos(2005a)利用一般均衡模型证明,社会信念和福利政策之间相互作用可以产生多重均衡:如果社会相信个体的努力决定收入,所有人都享有努力的成果,会选择低水平的再分配,均衡时的努力水平很高,市场结果相对公平,社会信念自我满足;相反,当民众相信运气、出身、关系决定收入,会要求高水平地征税,不但会导致收入分配扭曲,这种社会信念也会得到自我维持。Kuhn(2015)进一步证明收入分配认知会影响民众对市场结果公正性的判断,如果民众具有积极的收入分配态度,自由市场和以效率为原则的分配模式将获得更大的支持。2. 收入分配认知决定再分配偏好。Alesina& Ferrara(2005)指出在某种程度上,公众视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之间具有某种替代性,替代的程度取决于竞争规则:当人们相信社会竞争是公平的,每个人都有同样的上升机会,将反对政府进行过多的再分配;Cruces et al.(2013)通过实证研究佐证了这一结论,不平等认知影响居民的再分配偏好。3. 收入分配认知作用于个体对社会环境和自我状态的评价。Gimpelson&Treisman(2015)指出居民的收入不平等认知与阶层冲突感之间有很强的正相关性;Smyth & Qian(2008)和Bjørnskov et al.(2013)通过实证研究证明,收入不平等认知影响居民的幸福感,对收入不平等给出负面评价的居民报告的幸福感更低。4. 收入分配认知对收入不平等产生的影响具有反馈作用。Fischer(2009b)和Bjørnskov et al.(2013)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居民对社会流动性和收入分配评价的提升将对收入不平等产生的负面效应具有缓冲作用。
随着中国收入不平等的扩大,国内外的学者也开始关注中国居民对收入分配的态度和认知,并获得了一些初步的结论:从总体上看,收入差距大、机会获取不公平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中国居民对社会公平的判断(史耀疆、崔瑜,2006);尽管相当一部分民众认识到当前中国居民收入差距较大,但是大部分民众认为当前的不平等主要来自个人绩效而非结构性因素,多数中国民众认为当前的不平等是公平且可以接受的(Whyte,2010);中国居民对收入不平等有一定的容忍和接受度,对机会平等的乐观判断增强了居民对收入分配公平性的正面评价,这不但降低了居民对税收政策的强烈需求,而且增强了居民对机会平等和公平竞争的认同(Wu,2009);尽管公众总体上对分配公平给出了积极的评价,但是城市中下层就业者对结果分配和社会流动性均持批评态度(孟天广,2012);社会中下层群体认为当前存在着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公和机会不平等,而处于社会高层的经济管理者并没有如此强烈的分配不公平感(李路路等,2012)。
纵观以往关于中国居民收入分配认知的研究,尽管获得了许多新发现,但也留下了一些值得探索的空间:一方面,居民的收入分配认知会随着经济社会环境和制度演变发生变化,但是国内较早的数据和单一指标无法体现这种趋势,也难以评价这种认知的合理性,因此有必要从动态和更广阔的视角分析我国居民对收入分配的认知状况;另一方面,收入分配的影响途径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层面,如何从这两个层面对收入分配状态做出评价,也需要进一步探讨。
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CGSS)2006 和 2013的数据分析我国居民的收入分配认知,利用国际社会调查项目(International Social Survey Program,ISSP)2009的数据比较我国与其它国家的居民在收入分配认知上的异同。结合主客观两个维度对我国的收入分配进行评价,揭示其政策内涵,为下一阶段我国的收入分配改革提供参考。
本文研究发现,收入分配认知与收入分配的客观状况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各自的独立性,收入分配认知通过其特有的机制对一国的经济社会运行产生影响。从居民对收入分配的总体认知来看,我国目前约有70%以上的居民认为社会贫富差距过大比较严重,有80%以上的居民认为社会收入差距不合理,但是其中半数以上的居民对不合理的收入差距表示接受。从居民对机会平等的认知来看,我国居民对社会关系、权力关系、家庭经济条件差异导致的机会不平等有广泛的共识,城镇居民比农村居民的机会不平等感更强。居民对改革红利分配状况的评价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居民对收入分配公平性的认知。尽管改革的不断深化让更多知识分子和专业技术人员在市场中获利,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居民心目中国家干部和国有资产经营管理者与普通劳动者在改革中获利不均的认知。居民对改革红利分配状况的认知再次表明,消除收入分配不公是我国居民重要的分配诉求。
通过收入分配认知的跨国比较,本文发现无论是发达还是不发达经济体都存在居民认为本国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中国居民对收入差距过大的认知度在国际上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从机会不平等认知的国际比较来看,各国居民对社会关系、家庭经济条件、政治背景差异导致的机会不平等有广泛的共识。在收入分配的二维评价中,本文发现中国属于实际收入差距和居民感受到的收入差距都很高的国家,这意味着收入不平等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的社会心理产生双重冲击。
居民对收入分配的认知决定了一国对收入不平等的承受能力,承受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居民对收入分配的认知是积极还是消极。本文研究的政策含义是,政府在处理收入不平等问题时,应该重视市场环境的培育和收入分配的规范化建设,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帮助居民形成理性、积极的收入分配认知,这一方面有利于化解收入差距过大产生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有利于居民树立正确的市场信念,形成适当的再分配偏好,这将为我国未来的收入分配改革和市场化改革释放空间,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