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宇波:促进我国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其借鉴

作者:发布时间:2020-11-25浏览次数:324

文章作者:詹宇波,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原载于《质量与认证》2020年第7期。


2019年,中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90865亿元,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534233亿元,占比为53.9%,为三次产业中占比最高者。值得关注的是,2019年在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的营业收入较上一年增长12.7%,增速远快于全国GDP增速和服务业总体增加值增速,这表明我国的现代服务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所谓现代服务业是指以当前新兴科技,如信息网络等作为技术支撑,以新兴商业模式和服务管理模式作为实现手段的服务型行业。尽管自2010年起,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的制造业大国,但是我国制造业在诸如产品专利、产品设计、物流和金融增值等服务环节的价值大多被居于价值链高端的国家的企业所获取,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仍然很不充分,对生产的专业化和社会化形成了巨大瓶颈。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遵循了先实现工业化,然后第三产业比重逐步增加的经济发展规律,因此发达国家在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获得的经验能够为中国现代服务业的成长提供借鉴。本文将以美国、日本和德国等三个国家为例,通过介绍其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经验,为我国的现代服务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发展思路。

一、美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经验

1950年以来,美国服务业在较长时期内维持在60%左右,1970年代起上升至65%以上,至2000年达80%。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信息技术、卫生健康等高技能服务业在此期间加速增长,而低端服务行业占比则出现显著下降。上述变化趋势还可以从服务业就业和工资水平变化显现出来:一方面,服务业贡献了90%以上的美国就业,长期以来一直是美国的第一大产业,在美国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在传统服务行业,如邮政、家政、公共部门等行业工资呈下降趋势,而需要高技能的服务业工资则增幅居前。

美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既遵从了经济发展自身规律,同时也因受益于政府的产业政策调整。1950年代中后期冷战开始拉开序幕,为了赢得军备竞赛,美国制造业的发展更加侧重于军用技术。此外,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美国在众多新兴产业,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太空技术等做了大量投入。1970年代以后,美国正式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经济重心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化,产业政策更多地偏向医疗卫生、基础研发等方面。同时,在新一轮全球化进程中,大量美国制造业企业将产品生产基地从美国国内向全球欠发达地区转移,仅将设计、研发等高端服务环节保留在国内,这一举措进一步强化了高端服务业在美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作为战后两个超级大国之一和苏联解体后唯一的超级经济体,美国推动其高端服务业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全球影响范围的扩大,从而得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产业分工和资源配置。

二、日本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经验

日本高端服务业的发展肇始于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1970年,日本的第三产业占比为473%,到1988年已升至561%,服务业成为经济支柱性产业,日本经济完成了从重化工业主导向知识密集型产业主导的转变。信息产业是日本发展高端服务业的代表性行业。1993年至1996年间,日本信息产业年均增长率为6.42%,高于168%的日本整体产业年均增长率。除了自身取得巨大发展外,日本信息产业的增长还在带动其他相关产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90年至1996年期间,日本信息产业生产总值增加值为227万亿日元,带动诸如信息通信设备、器材制造业等其他产业实现增加值30万亿日元。

日本在促进高端服务业发展时存在以下特征:首先,政府主导为相关产业发展制定总体战略和法律制度保障。19576月,日本政府颁布了《电子工业振兴临时措施法》,此后又出台了《信息处理振兴事业协会法》等一系列法律法律法规。为了推动信息产业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例,日本政府在19941996年的战略规划中提出从产业的初级发展到产业结构升级的五项规划,对从硬件生产到基础设施建设再到信息产业服务化做了详尽的谋划。其次,为相关产业组织专门的资金支持。日本从财政拨款到银行信贷,为信息产业等新兴服务业的研发、人员培训和设施投入等提供了大力支持,同时通过重点支持大型垄断财团并带动中小企业,使得服务业得以在较短时期内取得快速发展。再次,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关联发展。这其中既包括通过先进的军用技术民用化来开发和拓展民用产品市场,也包括发展通信业带动信息以及相关设备制造产业等。

三、德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经验

德国在现代服务业方面有着很强的国际竞争力,主要体现在贸易、金融、电信、旅游、会展、物流等服务行业。长期以来,服务业增加值在德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一直处于70%以上,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口比重也超过70%。值得关注的是,作为先进制造业强国,德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通常在45%50%之间,为德国在全球率先打造工业4.0提供了可靠保障。为了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德国在发展法律、财会、审计、税收、咨询、管理、人力资源、建筑工程设计咨询、城市规划、市场调查、认证等服务方面有着深厚的积累,其专业服务呈现出高度国际化、综合化、规模化、集聚化和信息化的特点。德国的专业服务龙头企业多拥有五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在全球设立大量分支机构,并依靠具有高专业水平的员工拓展业务。

德国在发展专业服务行业时有着以下优势:首先,通过完善信息化服务水平,为发展专业服务提供技术支撑。依赖于发达的计算机硬件和网络体系,德国专业服务行业有着很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其次,德国在专业服务方面出台大量法律法规,为各类专业服务的行业准入和职业规范提供完备的制度保障,具体法规包括《德国联邦律师法》、《德国法律咨询法》等。再次,德国政府为专业服务企业的发展制定专门的产业政策和奖惩机制,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就业补助、人才培训等。第四,通过联合学校与企业完善对专业服务行业的人才培养。德国的职业培训制度实现了雇主、员工和政府之间的三方合作机制,推行双轨制职业教育,形成了学历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的科学教育培训体系。

四、上述三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历程对中国的启示

综合以上三个国家的经验,中国在发展现代服务业过程中可在以下方面进行借鉴:第一,现代服务业的起步和发展需要政府在资金、研发和监管方面提供大力支持,应加强政府的资金扶持力度和监管的有效性;第二,现代服务业的成长并非孤立事件,需要注重其与制造业之间的关联发展,同时发挥服务业的产业带动效应和支撑效应;第三,应当将服务业的发展与服务贸易的发展相结合,一方面通过调动全球要素优化资源配置,另一方面在全球竞争环境中壮大自身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