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查建国
2021年1月27日上午,庆祝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成立65周年系列学术活动第一场:“中国近代金融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近代中国的银行业》中译本发布会,在经济研究所503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办,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研究室承办,采取线下线上同步直播的方式进行。
研讨会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研究室主任贺水金研究员主持,她首先简要介绍了本次研讨会举办的缘起及相关与会人员。经济研究所所长沈开艳、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王利民分别致开幕词。
沈开艳所长在致辞中指出,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是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成立65周年以来具有国内外学术影响力的传统优势学科,在行业史、企业史、金融史研究领域成果丰硕,名家辈出。今天的研讨会是对中国近代金融业所作的深层次研究和分析,于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史学科发展,甚而全国经济史学科发展,均具有启迪和帮助作用。预祝本次研讨会圆满成功。
王利民社长在致辞中表示,以云端视频会议的方式与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联合举办“中国近代金融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近代中国的银行业》中译本发布会,是双方分享学术成果,推动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并可为新时代构建我国金融业发展新格局,提供了极具参考意义的学术资料。
《近代中国的银行业》作者、美国马萨诸塞州达特茅斯州立大学历史系程麟荪教授作了“银行家、职业经理人与近代中国的银行(1897-1937)”主题报告。程教授在报告中阐述了本书的成书历程、近代中国银行业发展进程、经营模式以及作为职业经理人的近代银行家们推动近代中国银行业发展的举措,对近代中国华资银行业如何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直至成为近代中国金融业主导力量的内在肌理等问题进行了学理性探讨。
钟祥财研究员认为本书回答了近代中国华资银行兴起背后的经济学原因,对当时很多学者认为华资银行的崛起是投机公债,对国民经济正常发展具有负面影响这一观点,提出了商榷意见;并基于经济思想史的思考,提出中国的企业家精神是儒家思想和现代性相结合的产物。
本书中译本译者徐昂博士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讲述了其翻译《近代中国的银行业》一书的机缘及在翻译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韩汉君副所长认为1897-1937年是中国现代银行业发展的初期阶段,恰好又是上个世纪上海作为远东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时段。因此探讨彼时上海金融业发展相关问题,对于当今中国金融业发展以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具有现实借鉴意义。徐琳副研究员从该书英文版在国外学界的影响力及中西方金融发展不同路径等方面谈了对此书的体会与思考。
本次研讨会采取线下、线上同时进行的方式举办,在腾讯会议、网易直播、哔哩哔哩等媒介向全网同步直播,线上参会者达3100余人,大大地拓展了本次研讨会的受众面,传播了本次研讨会主题的影响力。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研究室全体成员、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专业硕博士研究生和部分新闻媒体也同时参与了此次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