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艺副研究员作“现代货币理论:分歧与协调”的学术报告

作者:陈明艺发布时间:2021-04-09浏览次数:257

202146日上午,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第41期“沈志远学术论坛”在经济研究所503会议室举行。陈明艺副研究员作了题为“现代货币理论:分歧与协调”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詹宇波研究员主持,谢华育副研究员担任评论人。

陈明艺副研究员以近年在学术界和实务界引起广泛关注的现代货币理论为主题作了简要介绍。专题首先就财政赤字是否应该通过人民银行或美联储直接增发货币偿还这一热议问题展开。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现代货币理论的概念及其主要观点。现代货币理论(Modern Money TheoryMMT)是指一套建立在凯恩斯提出的“现代货币(Modern Money)”思想基础之上,关于“现代货币”的一套完整自洽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其中两个挑战主流宏观经济学的颠覆性观点最为引人瞩目:1MMT认为,财政赤字货币化是货币历史缘起导致的逻辑必然,中央银行独立是一个伪命题;2MMT认为,平衡预算只是一种神话,并不需要真正被追求实现。第二部分关于现代货币理论的政策建议。与主流宏观经济学不同,MMT认为,主权货币国家可以运用“功能性财政”工具,在实现充分就业的同时确保经济增长和价格稳定。MMT的政策建议主要体现在:1)突出政府的最后雇主作用,实施就业保障计划;2)打破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界限。第三部分简要分析了现代货币理论的学术性争议:1)税收驱动的国家货币理论是否符合经济现实?2)财政赤字货币化是否会对未来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构成重大的威胁?3)政策主张是否忽略了现实政治考量?4)在发展中国家是否具有普遍的适用性?第四部分提出了关于现代货币理论的主要观点:1)依照MMT进行实践,本身可能直接导致大量风险;2)依照MMT有可能引申出大量不可控的间接风险;3MMT对于其他现有经济政策将造成巨大的冲击;4MMT仍然缺乏宏观经济学理论基础。最后指出现代货币理论在我国应用的可能性,财政赤字货币化—特指央行在一级市场以非市场化的利率(如零利率)购买国债,没必要,有约束,有更好方法。

报告结束后,谢华育副研究员点评认为专题从财政视角切入,提出了不少值得研究的问题,今后可以继续展开。沈开艳所长、贺水金研究员、韩汉君研究员、詹宇波研究员、雷新军副研究员就专题内容进行了点评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