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人:雷新军,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晓娣,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本文节选自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与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联合课题组《上海在线新经济白皮书(2020)》。
【2020年4月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后简称《行动方案》)。在《行动方案》发布一周年之际,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与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联合课题组,通过大量的调研,对过去一年上海在线新经济发展的相关情况进行梳理和总结,并于2021年5月17日发布了《上海在线新经济白皮书(2020)》(后简称《白皮书》)。《白皮书》强调:在过去一年的实践中,上海在线新经济不仅对疫情防控和疫后经济复苏担负起了重要角色,也成为了满足生产生活升级需求和技术场景赋能产业转型。的重要发力点、强化科创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的重要结合点,在逆势中,形成了上海竞争的新优势、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上海在线新经济企业数量多、产业覆盖面广、行业特点鲜明、创新环境优质,在全国已处于整体领先地位,已成为驱动上海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行动方案》稳步落实以来,上海在线新经济发展成效显著。2020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经营收入10912.97亿元,同比增长12.5%,增加值3250.74亿元,同比增长13.5%,占全市增加值的8.4%,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1.5%,其中互联网信息服务业营收3484亿元,同比增长19.1%。根据本皮书编纂课题组跟踪调研的54家上海在线新经济企业数据,2020年这些企业营业收入为2113.7亿元,营业利润为133.1亿元,分别比2019年增长39.8%和319.2%,这一数可说明2020年,上海在线新经济呈现出逆势飞杨、快速发展的态势。
从全国来看,2020年上海的中国互联网百强企业数为21家,居全国各省市第二位;截至2020年10月,上海拥有跨境电商相关企业约8.4万家,占全国的14.8%,居全国第二位;在若干细分领域优势突出,上海占全国网络文学市场的90%、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70%、第三方支付市场的60%、网络游戏市场的30%份额。在构建“双循环”新格局的战略方向下,在线新经济已经成为上海激活数据新要素、培育产业新动能、引领数字新消费的主力军。
1.深耕细分领域,开拓市场蓝海
上海互联网企业以创新思维与深耕的姿态,另辟蹊径开发下沉市场,在一个个细分行业中做到极致,将上海的城市积淀和营商环境优势转化为竞争力。专注极致彰显“上海服务”,结合海派文化气质和商业基因,上海互联网企业紧抓新消费,以极致完善的商业模式辐射全国,开拓和深挖下沉市场,占领巨头从未进入的“无人区”。细分领域均增长态势喜人,特别是在线文娱、“无接触”配送智能仓储、生鲜电商零售等领域呈现爆发式发展态势,增速超过35.0%,在线金融、新型移动出行、在线研发设计等3个领域表也表现出高速发展态势,增速超过15.0%。部分行业营业收入及利润增速显著,在线金融、在线研发设计、在线文娱等3个领域的增长超过100.0%,新型移动出行、智能交互技术和在线教育等3个领域实现了扭亏为盈。在线医疗与“无接触”配送智能仓储也呈现了不同程度的减亏。
上海在互联网经济的细分领域优势明显,占据全国30%的网络游戏市场,60%的金融信息服务市场,70%的O2O生活服务市场,具备业态最为完善的数字内容产业链,主要体现在:
在线文娱领域推动网络视听、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等服务发展,上海成为国内在线文娱领域行业门类最全、龙头企业最多的地区,拥有全国网络文学90%的市场份额,网络游戏占全国比重近30%,国内超过三成的电子竞技赛事在上海举办。作为行业头部企业,喜马拉雅2020年内容消费总额同比去年增长90%以上。莉莉丝、米哈游等一批网络游戏出海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保持高速增长。
在线金融领域形成了第三方支付、互联网保险、消费金融、互联网票据等丰富的新兴金融业态,上海占有国内第三方支付60%市场份额。东方财富2020年全年营业收入为82.39亿元,同比增长94.69%;蚂蚁集团2020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181.91亿元,同比增长42.56%。付天下在行业内率先开启数字化转型,赋能商户服务向线上场景延伸,有效降低疫情对传统业务造成的不利影响,业务规模呈现“V”型回升,同时SaaS和跨境等新兴业务逆势高速增长。
生鲜电商零售领域汇聚了一批生鲜电商领域的知名企业,在疫情影响下,本市生鲜电商发展步入快车道。截至2020年底,拼多多年活跃买家数达7.884亿,较上一年底的5.852亿同比增长35%;叮咚买菜日订单量已经突破90万单,月营收达到10亿元,已在上海、深圳、杭州、苏州等27个城市,建立了近900家前置仓;盒马鲜生线上GMV渗透率持续超60%。
在线教育领域正在形成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布局、多阶段渗透的高质量发展矩阵。掌门教育已构建起涵盖全学科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综合性教育生态,2020年底掌门教育的注册学员人数已突破6000万,旗下掌门1对1在在线1对1全科辅导赛道用户份额已近80%。晓信科技深耕中国K12基础教育领域,2016年正式推出晓黑板APP,推动“平台应用+服务拓展+内容增值”的教育信息化生态圈形成和发展,截至2020年底,全国有4500多万家庭、210多万老师及10万多所学校使用晓黑板APP。
在线医疗领域在应对新冠疫情爆发过程中及之后,迎来发展大机遇。作为行业龙头,平安好医生2020年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实现总收入68.66亿元,同比增长35.5%。商汤科技的“SenseCare”智慧诊疗平台针对新冠肺炎的快速升级,爱达品智基于数十年罕见病数据库的爱达问诊APP,傅利叶科技的外骨骼机器人技术产品,代表了智能医械、线上问诊、人工智能诊疗机器人等在线医疗产业新变革。
移动出行领域随着新基建的大力推进正进入发展的窗口期。2019年11月,上汽集团、上港集团和中国移动联合启动全球首次“5G+L4级智能驾驶重卡”示范运营,上汽智能重卡成功实现了在港区特定场景下的L4级自动驾驶、厘米级定位、精确停车、与自动化港机设备交互以及东海大桥队列行驶。老牌龙头综合性旅游出行企业携程在2020年全球旅游业饱受疫情冲击的背景下,全年业绩表现“跑赢大盘”,连续3年稳居全球在线旅游行业第一,第四季度毛利率达82%,创造连续11个季度以来的新高。在自动驾驶领域,上海拥有新石器中研、纵目科技、魔视智能、纽励科技等优秀行业领头企业,在自动驾驶、无人驾驶搬运机器人、无人车等专业拥有先进技术和完整产业链。
远程办公领域汇聚了一批行业细分领域领军企业。泛微网络专注于协同管理软件领域,并致力于以协同OA为核心帮助企业构建全员统一的移动办公平台。上半年营收增长5%。微盟是中国领军的中小企业云端商业及营销解决方案提供商,服务企业超过300万家。
工业互联网领域上海在工业控制、交通物流等领域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同时在此次疫情中,优化调度、异地协同、远程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上半年,宝信软件增长26.5%,西域供应链增长153%。2020年上海钢联营收585.21亿元,净利润2.17亿元,同比增长19.98%,
2.培育新派企业,勇登行业龙头
上海在线新经济头部企业增长强劲。2020年上海有21家企业入选中国互联网企业百强,居全国第二位,仅次于北京(38家);11家企业进入中国互联网企业前50强。
企业量多、产业覆盖面广、业态模式新,是当前上海在线新经济体现出来的显著优势。上海在线新经济的快速崛起,一批新兴头部企业成为细分领域的领军企业。美团点评在“吃住行游购娱”方面孵化本地生活新型业态,拓展体验型消费模式。财报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354亿,同比增长28.8%;2020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769亿。2020年第三季度,公司年交易用户数4.8亿,同比增长超4000万。视频弹幕网站(哗哩哗哩)上聚集的数十万Up主(专业视频创作者),每月生产约590万条的视频,点击量过亿,逐渐成为中国年轻一代聚集的文化社区和视频平台。喜马拉雅凭借听书这一新兴阅读方式,2020年内容消费额超过10.8亿元。其“春生计划”以“分成改革、流量升级、生态赋能、版权加持、工会培养、主播输送”六大扶持,以及流量倾斜等,打造音频直播的内容生态。爱库存三年时间成长为上海在线新经济“新锐”。不同于阿里、京东等传统中心化电商平台,爱库存通过平台超150万店主,将国内外高性价比的品牌商品销售到消费者手中,大大提升了人货匹配的效率。
3.鼓励创新创业,打造企业家星群
上海新生代互联网创业者英才辈出,涌现出一批年轻奋进的互联网企业家群体,80后创始人群体成为上海新生代互联网企业家的杰出代表,胡润2020年53名全球少壮派白手起家富豪榜中,有4人在上海。这批代表了互联网新生代弄潮儿的“金童玉女”新锐企业家,展现出不同以往的鲜明特征。
年轻化。近年来,上海涌现出一批70、80后互联网企业家和创业者。2020年入选中国互联网企业百强的21家上海企业创始人中,有近40%为80后优秀企业家,其余绝大多数是70后。
高知化。纵观全国百强互联网企业中的21家沪籍企业,其创始人或掌门人均有较高的学历背景。不少人毕业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国防科技大学等国内一流学府,其中不乏拥有海外留学经历者以及硕士以上学位者。
多元化。当前上海的互联网新锐企业家,大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不约而同选择在上海扎根创业。从求学背景来看,有些在大学便攻读计算机、软件、信息类专业,而有些是从管理、工程、金融、语言、新闻等领域“跨界”进入互联网行业。从行业背景来看,有的一直专注于深耕在线经济行业的某个细分领域,也有“创无止尽”、辗转多个领域的连续创业者。这些企业家和创业者背景各异,却都被上海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所塑造、所熔炼,成为上海打造“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的城市”的生动写照。
4.突破传统业态,全面融合发展
上海在线新经济企业善于发挥上海产业结构、多元经济、金融和资本市场等优势条件,不再拘泥于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不再局限于To B与To C分野,而是依托上海扎实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基础,实现全面融合。这些企业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硬核”科技,变革了互联网底层的运行逻辑,开辟了与传统互联网企业不同的航线,创新推出丰富的新业态、新模式。
小红书催生“种草经济”,社区中汇聚了全球2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8万个品牌。通过小红书KOC(关键意见消费者)迅速直接触达用户,创造巨量曝光形成“种草”效应促进购买,而用户使用后的内容分享能再次将品牌口碑发酵,形成正向循环的品牌价值传播。美团首推“无接触配送”,作为全球领先的互联网生活服务平台,在疫情期间,通过“无接触配送”、在线采购、共享员工等新模式,发布业内首个《无接触配送服务规范》,大大促进了线上消费,帮助大量商户转危为机。此外,美团还持续打造无人车、无人机、无人微仓等空地一体化的无人配送系统。叮咚买菜“数字化赋能”农业,开创了生鲜电商前置仓新模式,并通过产地直采、分布完善的城市分选中心和高效的物流配送设施,形成互联网技术支撑下更高质量的民生保障服务能力。上海钢联建设大宗B2B生态体系,围绕打造以大数据为基础,资讯、电商交易、智能化云仓储、信息化物流、供应链产品、SaaS服务为一体的互联网大宗商品闭环生态圈,以黑色金属为龙头,覆盖有色金属、能源化工、农产品等多领域的大宗商品产业链,形成完整产业大数据闭环。东方财富网将传统金融搬至线上,逐渐成长为集资讯提供商、基金售卖方、平台搭建者为一体的融合式互联网服务创新平台。
5.攻关硬核科技,夯实产业生态
“硬核科技”技术含量高,创新能力强,是上海在线新经济的一大特点。一方面,上海新一代信息技术布局抢跑,基础设施领先,在AI、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广泛布局、全国领先,赋能互联网企业用全新的方式做电商、做社区、做人与信息的连接,加速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截止2020年底,上海累计建设5G室外基站超3.2万个、室内小站超5.1万个,实现5G网络中心城区和郊区重点区域室外连续覆盖。另一方面,上海产业门类齐全,制造业基础雄厚,应用场景丰富,合理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结构、外资和国企资源雄厚、金融和资本市场发达等优势条件,为互联网企业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完美契合了B端和C端融合的在线经济发展新趋势。
声网为全球开发者提供每月超过150亿分钟的实时音视频交互技术服务,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20亿的SDK安装,为游戏、直播、教育、医疗等行业提供解决方案。网宿科技发布MSP能力全景图,致力于为用户提供集“云咨询、云迁移、云管理、云运维”,发力云管理服务赛道,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助力企业拥抱“混合多云”时代。优刻得是目前国内领先的云计算服务平台,自主研发IaaS、PaaS、人工智能服务平台、大数据流通平台等产品。千寻位置专注于提供精准时空智能服务,在智能驾驶、智能手机、共享出行、无人机及各类智能IoT设备广泛应用,2020年发布城市级时空智能操作系统,可独立部署并服务于城市智能治理和公安、电网、农业、交通、水利、应急救灾等领域。斑马智行2021年发布了跑在云上的“汽车”——CloudCar,是融合了汽车操作系统和在线数据的智能体,将助力汽车实现交互智能、驾驶智能、服务智能。
6.强化人才储备,精英人才集聚
作为智力密集型产业,上海在线新经济高素质人才集聚,具有年轻化、学历高等特点。2010年以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从业人员人均产值逐年稳定增长,年均增速4.99%。2010-2018年,软件产业人均产值从54.46万/人增加至97.43万/人,年均增速7.5%。互联网业波动较大,从2013年开始保持稳定,年均增速10.19%。
新冠疫情期间,数字新基建和在线新经济成为产业明星,也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由此引发的产业结构调整将影响人才供给结构,如商用5G 的大规模铺设将提高电信业从业人员规模,信创产业的发展对基础软件人才、网络安全人才的需求将扩大,在线教育、医疗、娱乐、生鲜电商等行业的发展,将引发对前端与运营人才的需求,在线办公、视频会议行业的发展则将推动云服务行业发展,云计算等产业人才需求将激增。根据预测,到 2025 年,上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从业人员将达到约 119.9万人,其中软件业从业人员约 63.75 万人,电信业从业人员约 3.40万人,互联网业从业人员约 52.77 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