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6日上午,2021年度第15期(总第51期)“沈志远学术讲坛”在经济研究所503会议室举行。周琦博士作了题为“上海构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战略探究”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经济研究所所长沈开艳研究员主持,雷新军副研究员、詹宇波研究员评论。
周琦博士首先阐述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概念来源、发生机制和成长脉络,指出上海在消费转型升级、提质扩容过程中的消费差距及困局。其次,通过与国际著名消费城市对标,进行关键消费指标体系的归纳,并基于指标下的人口流量、销售流量、品牌分布等有效数据做消费密度、核密度测算,用计量回归和杜宾模型的方法,刻画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空间网络体系,明确上海消费的空间演化特征。再次,采用马尔可夫链等研究方法,基于不同维度(空间、时尚、科技、创意、生态等)下的路径依赖,提出强化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若干建议。
评论人雷新军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消费已经成为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双循环”中的扩大内循环作为战略基点的背景下,提升上海在全球消费网络的节点位置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雷新军肯定了运用案例对比分析研究的方法深入挖掘“上海消费特色价值”。由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概念界定模糊复杂,还要明确消费者的线上线下的行为影响对市场的作用,尤其消费者在新常态下社群消费、网络消费的流量表现。
詹宇波指出,在研究相关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案例中,对中心指标的界定尤为关键,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属性(经济属性、金融属性、航运属性等)要分层次的科学归纳,通过对比来解析上海消费形态的模式及特征。
韩汉君研究员认为,应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概念梳理应化繁就简,主线突出;兼顾扩大消费规模、提升消费品质、促进消费升级、提升消费供给水平、完善 消费设施、改善消费环境等。
沈开艳所长总结指出,上海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尚未破题,目前的研究恰逢其时,此命题值得深入挖掘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