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5日,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如期举行。当天上午,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沈开艳研究员做客国家会展中心现场演播室,担任由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的进博会特别直播节目《共享复苏机遇、共赴东方之约》的嘉宾。
此次直播节目聚焦本届进博会的一系列新亮点,关注全球绿色功能的议题,并将目光投向虹桥国际经济论坛、虹桥品汇等正在举行的活动,回顾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二十周年来发展自己、驱动世界、“买全球、卖全球”的历程。
节目首先谈到的是低碳、环保的话题。当被问及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涵义时,沈开艳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进行了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覆盖了碳达峰和碳中和两个阶段,是管总管长远的顶层设计。这主要体现在《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而《意见》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中发挥统领作用,是“1+N”中的“1”。国务院发布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是碳达峰阶段的总体部署,在目标、原则、方向等方面与《意见》保持有机衔接的同时,更加聚焦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方案》是“N”中为首的政策文件,有关部门和单位以及各地区将根据《方案》部署制定各领域、地区以及具体行业的碳达峰行动实施方案。除此之外,“N”还包括科技支撑、碳汇能力、统计核算、督察考核等支撑措施和财政、金融、价格等保障政策。这一系列文件将构建起目标明确、分工合理、措施有力、衔接有序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
在谈到进博会对于国际市场的贡献及其在促进国消费升级方面的溢出效应时,沈开艳指出,在世界经济增长缓慢,外部环境日趋复杂的背景下,中国外贸逆势上扬,保持了强大的韧性和活力。连续三届进博会各项指标全面飚升,一次又一次地为此提供了有力的注脚。进博会成为满足中国居民旺盛消费需求的窗口,一批又一批的展品在会后逐步落地成为商品,进入千万中国家庭,为国内消费升级提供优质供给。可以预见,第四届进博会带来的溢出效应将继续放大,为拉动国内消费升级作出新的贡献。
习近平主席在本届进博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提到,“中国将坚定不移同世界共享市场机遇,坚定不移推动高水平开放”,这也是进博会四年来一直饯行的理念。当被问及在全球经济低迷的当下,中国市场如何做到吸引国内外投资者时,沈开艳指出,营商环境的提升是最直观的。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2020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我国营商坏境排名第31位,连续两年跻身全球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经济体前十名。上海美国商会发布的《2021年中国商业环境调查》显示,2020年,77.1%的受访企业在华实现盈利,与近年同期水平基本持平;82.2%的受访企业预计今年的营收将实现同比增长;69.7%的受访企业预计未来3-5年内,其在华营收将赶超全球其他市场表现。在125家在华从事制造业的受访企业中,72%的企业在未来3年内并无将任何生产迁出中国的计划。
最后,在谈到未来进博会还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惊喜时,沈开艳指出,进博会是中国的机遇,也是世界的机遇。它代表着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决心不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