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王秋玉,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原文刊载于《经济地理》,2022年第2期。
摘要
区域一体化通过推动区域间资源共享与经济合作能够有效促进区域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已成为经济地理学界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利用知识图谱可视化技术对经济地理学领域长三角区域的学术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并基于系统文献阅读探索区域一体化议题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经济地理学界关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研究的学术规模、学科开拓性和学术共同体建设有待提升;相关研究已形成产业协作与空间组织、城市分工与区域发展、区域交通网络、区域协同管治和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五个方面,发现了长三角区域协同的网络化、圈层化、多中心、沿交通线路发展的格局,以及邻近性、集聚效应、溢出效应、政府博弈在一体化中的作用;研究重点从格局刻画转向机制和对策探究,研究认知也从强调区域分工合作、到区域协同、到区域一体化不断升级,但囿于测度数据及方法的有限性,区域一体化研究仍处于待发展的探索争鸣期。
一、引言
区域是地理学的核心概念,指特定地点、与相邻地域存在差异的物理空间,而信息和交通发达程度的不断提升使几乎所有地理尺度都被网络关系所渗透,作为地域等级结构中的基础单元,区域在不同尺度交织网络中不断被重塑。区域一体化发展是指不同行政边界的地区在空间上相互联系,不断克服和消除种种阻碍,实现市场竞相开放和充分竞争的过程。作为重要的区域发展模式,区域一体化能够对区域增长溢出、社会公平法治以及资源环境利用产生根本性影响,历来都是经济地理学者的关注焦点。
区域一体化符合中国发展的内生需求,政府将其视为重要的经济发展战略,先后提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长三角地区以3.7%的国土面积聚集了16%的人口,在2019年创造了全国23.9%的经济总量,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是我国经济增长、效率提升的重要引擎和示范区。自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逐渐引起国家的重视,相关的规划、平台、组织不断生成以驱动区域协作发展。2019年12月1日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官方文件正式将长三角一体化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标志着自上而下的一体化资源配置将与地方城市联盟一同加速区域发展。因此,关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研究极具战略意义。
本文拟采用CiteSpace软件,从经济地理学视角出发,结合知识图谱分析和文献阅读,挖掘该学科领域有关长三角的学术研究脉络及热点,理清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研究现状及问题所在,这有助于学者更好把握长三角研究的动态趋势,基于空间互动视角的分析对于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经济地理学领域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文献计量学能够量化分析某一学科理论研究的脉络和热点等,CiteSpace是在科学计量学、数据可视化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款文献数据挖掘及可视化分析软件,通过“科学知识图谱”来呈现科学知识的结构、规律和分布情况。本文选择广受学者认可和青睐的中国知网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获取文献数据。为了对文献的经济地理学学科背景进行精准定位,本文将CSSCI(2021-2022)中的人文经济地理学领域12个期刊作为学科判断标准;在Web of Science中选择Area Studies、Regional Urban Planning等6个主题,以确保所得文献属于经济地理学研究范畴。
2021年5月,在知网数据库设置检索条件如下:主题=(长三角or长江三角洲) AND来源期刊=(城市发展研究 OR城市规划 OR 城市规划学刊 OR 城市问题 OR 地理科学 OR 地理科学进展 OR 地理学报 OR 地理研究 OR 经济地理 OR 旅游科学 OR 旅游学刊 OR 人文地理) AND 时间跨度=(1990 to 2020),获得经济地理学界在CSSCI权威期刊上发表长三角相关论文950篇。在WoS数据库设置检索条件如下:主题=(Yangtze River Delta)AND Web of Science类别=(Economics OR Geography OR Area Studies OR Urban Studies OR Development studies OR Regional Urban Planning) AND 文献类型=(Article OR Proceeding Paper OR Review) AND 语种=(English) AND 出版年=(1990 to 2020) AND引文索引=(SSCI),获得208篇英文文献。根据篇名及摘要信息,基于经济地理学学科视角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主题相互对应并删选,共获得中文文献362篇,英文39篇。
从研究规模演化趋势看,中文研究起点较早,始于1998年,数量较多且整体呈增加趋势,在2020年高达43篇,但2008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提出之后,文献数量却呈现波动状态,学科研究的政策追随力度不够。近年来外文研究的上涨趋势更明显,国内学术机构考核对外文期刊重视程度的提升催化了英文研究热潮。
从研究机构合作视角来看,经济地理学界研究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学术机构形成的合作网络较为疏松但等级性、组团式特征明显。位于北京的中国科学院以及位于长三角的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成为学术研究主力并在网络中居于中心地位,学术研究积淀差异导致区域极化,长三角本土研究机构学术表现有待加强。同时,各核心机构引领下的组团发展,网络分割形态明显,各核心机构彼此间联系有待深化,长三角学术共同体尚未形成。
从研究热点演化视角看,经济地理学界关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研究热点随区域发展进程呈现阶段式发展,学科自身的创新性和议题开拓性较弱。早期围绕产业与经济、交通网络、区域协同、区域创新形成若干研究热点,并通过空间视角的引入和影响机制的挖掘持续深化探索,又逐渐从区域分工合作转向区域协调发展再转向区域一体化,研究的热点议题也围绕区域发展政策不断展开。具体而言,区域之间在产业、城市、交通、管治、创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协同演化研究不断增加且得以深化,成为经济地理学领域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经济地理学领域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主要研究结论
(1)从学科、机构视角看,相关研究的学科创新性较弱、学科交叉性较强,社会需求与科学研究在一定程度上相互促进并推动区域发展,但经济地理学界以论文为代表的学术规模和学科影响力有所滞后,学术共同体呈现多中心、组团式特征,长三角本地学术机构的参与度有待提升,稳定成果输出有待突破。
(2)从具体研究内容看,经济地理学领域针对长三角区域产业合作与空间组织、城市分工与区域发展、区域交通网络及区域管治等传统议题的研究不断丰富,随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热点,高质量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研究兴起,前期多从行政区经济、产业分工视角出发探索区域协同格局,后期引入空间视角、产业集群理论并基于邻近性视角分析内在影响机制,但关于区域间协同实现绿色发展、环境治理的研究仍待深化。具体来看,①产业视角的研究探索了区域间产业如何通过分工、联结、集散在空间上相互作用,并发现长三角区域产业分工不断优化,中心城市带动作用明显,不同行业的空间组织有所差异。②城市视角的研究探讨了长三角区域的城市体系和功能协作,并从人口流动和全球化等视角进行分析,发现长三角区域采取自下而上的空间拓展路径、自上而下的空间相互作用,区域网络化、等级化趋势明显。③交通视角的研究刻画了长三角区域交通网络的社区化、多中心格局,分析了交通网络对空间可达性、区域间经济互动和经济极化、生活空间一体化、物流网络一体两翼发展态势的影响。④管治视角的研究呈现了长三角区域从早期的“行政区经济”到后期以政府为主到自发式多层级网络化协商治理模式的演化过程,对协同管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思路进行了深入探讨。⑤高质量发展视角的研究指出,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网络已形成稳定的核心-边缘网络结构和圈层空间布局,空间集聚的马太效应以及技术流动的等级扩散和接触扩散趋势明显,邻近性成为区域创新联结的重要影响因素;长三角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较少,发现长三角生态优化效应逐渐突出,将逐步摆脱污染型产业的影响。
(3)从发展趋势看,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水平的提升,经济地理学界的学术研究趋于细化、深化,研究内容呈现出从现状和问题的格局刻画到机制和对策探索、从宏观描绘到微观解构、空间视角重要性趋强的发展轨迹;学者们对区域一体化的认知也不断升级,早期强调分工合作,中期重视区域协同发展,当下则强调一体化发展,学术研究进入新的起点。但是,由于区域一体化测度困难,研究数据及分析方法难以突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研究仍以定性为主、定量较少、政策研究居多,新的研究视角及开创性议题尚未形成,尚处于不断争鸣的探索期。